中俄扩大本币直接结算规模 人民币跻身十大交易货币

23.05.2014  14:12

原标题: 中俄扩大本币直接结算规模 人民币跻身十大交易货币

  央广网财经5月2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俄决定扩大本币直接结算规模,双方贸易今后可用人民币与卢布直接结算。

  俄罗斯第二大贷款机构VTB宣布,在普京访华期间,它和中国银行签署了以中俄各自本币付款的合作协议。而根据中俄两国发表的《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两国将推进财金领域紧密协作,包括在中俄贸易、投资和借贷中扩大中俄本币直接结算规模。

   经济之声:一般来说,本币直接结算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本币结算就指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贸易投资和其他金融活动由本币进行结算。过去两国的支付都是用美元来结算,,因为它是国际的通用货币。在第三世界国家长期以来的贸易活动中,用美元进行支付结算是很常见的现象。现在用卢布或者人民币来进行支付结算,对双方来说或者是接受人民币或者是接受卢布,不再像过去那样接受美元。现在中俄之间货币已经可以直接进行交易,不需要再用美元,将来贸易中扩大本币的使用之后,对于双方来说或金融机构、商人来说,都可能会拥有一些对方的货币头寸,这需要有一个市场能够提供给他来进行交易,能够有一个比较合适的、合理的一个汇率,才能够有助于双方扩大使用这种货币。在双方的外汇市场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直接挂牌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规模,由于本币支付现在规模大了之后,交易的需求可能就会增加,对市场还需要很好的管理,让这种需求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形成一个正常的、硬性的汇率机制。

  事实上,中俄双方在本国货币贸易结算方面早就做出了尝试。俄罗斯方面也越来越认识到“去美元化”的重要性。

   经济之声:人民币大范围地实施与他国本币结算时机是否成熟?是否存在风险或者说还有哪些关卡有待逾越?

  连平:人民币大范围地实施与他国本币结算的条件是越来越成熟了,现在人民币越来越多走向国际,在全球一些金融中心已经开始有了离岸人民币交易,和我们有密切经济贸易关系的国家使用人民币来结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人民币逐步走出去,在境外的使用便利性也在逐步的上升。中国是一个拥有很多外汇储备的国家,人民币走出去之后,外汇储备成为背后的信用的担保或支撑。所以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人民币的信用、使用的便利,而且汇率稳定,能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交易商愿意接受人民币。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重要的交易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3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体系中的排名已升至第七位,已连续五个月成为全球十大支付货币之一。

   经济之声:货币要远保持升值状态才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自由兑换才能通过随时买卖来降低风险,人民币目前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

  连平:人民币在两国中支付结算的使用的话,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微观的角度而言,两家银行签这样的协议,意味着在两国的贸易中用两种货币进行支付结算,而不用美元,这两种货币它在国际市场上的汇率也是会有变化的,比如当前卢布贬值较多,人民币贬值较少,那么到底是用卢布还是人民币?两国的银行在两种货币的头寸如何来平衡?由于支付结算所出来的风险窗口,微观上还是有办法把它具体解决掉。另外,对于人民币在扩大境外使用的过程当中,还要解决许多比较大的问题,比如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可兑换的问题,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是否能提供一个便利、有规模、有深度的、交易比较活跃的人民币的资产市场。全球持有人民币的人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绝对不会满足于存放在银行拿存款的利息,希望能够投资与中国新兴经济体中的发展较快的领域,也就是说,人民币要不断扩大规模,要回流到中国的资产市场上来进行投资,需要有一个很开放、很有深度、交易又很活跃的能和国际接轨的资本市场,让全球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到这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