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办“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专家们在认真鉴定文物。(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郑炜梅
见习记者 黄 焱
昨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文物博物馆学会联合主办的系列活动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启动。活动首日,众多市民前来观看首届文物博物馆学会会员藏品展,请专家为自家的压箱宝贝鉴定,听专家分享鉴赏知识……
民间珍贵藏品雅集一堂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我市特地举办了“首届梅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会员藏品展”,邀请民间收藏家一同展出藏品。据介绍,该藏品展共展出190多件(套)文博学会会员的个人藏品,有陶瓷、书画和杂项,是近年来邀请民间藏家展出规模最大的一次。
民间珍品雅集一堂难得一见,对于古玩爱好者而言,这样的展出让他们大饱眼福。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展柜前,市民们津津有味地品鉴着作品的精妙之处,时而点头,时而竖起大拇指,不少爱好者和藏家更是拿起电子设备多个角度拍下难得一见的藏品。“我在博物馆工作也有些年头了,但很少见到这样的展品,这次可是大饱眼福了。”在何如璋书法作品前,在大埔县博物馆工作的刘洪伟仔细地观赏着。
专家免费鉴宝分享心得
家传的宝贝价值几何?千辛万苦淘来的宝贝是不是正品?许多收藏爱好者拎着藏品给专家“过眼”。但经一上午的鉴定,超过一半的宝贝都是仿品或者赝品,鲜有收藏价值高的真品。
在鉴宝过程中,陶瓷类的藏友占了大多数。在陶瓷鉴宝过程中,一位年逾古稀的收藏“发烧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带了十余件陶瓷藏品在现场邀请专家鉴定,可惜经鉴定这批“宝贝”都是“新的”,只能当个装饰品,并不值钱。“收藏古玩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如果是因为爱好文化进行收藏,那即使是仿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省文物鉴定站副研究馆员、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谢海山分享陶瓷鉴赏心得时说,收藏陶瓷,首先要了解陶瓷的生产历史,了解各时期、各场地不同窑口陶品的胎制、胎釉、纹饰、造型等知识,不要轻信路边小店。
相比陶瓷类藏友,书画类的藏友少了许多,但一上午的鉴宝过程还是发现了不少具有收藏价值的书画作品,如晚清时期梅州地区的捐官证明,晚清时期的彩印地图册等。“收藏不一定非要年代久远的藏品,在特定时期有特定意义的藏品就有收藏的意义,如晚清时期的捐官证明就很有意义。在收藏的时候要多看相关资料和真迹,让心里有底,要避免非名家作品不收藏的原则。”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李遇春谈到书画收藏要诀时说。
除了昨日的丰富活动,在19日和20日,中国客家博物馆还将举行首届义务讲解员演讲比赛、文博系统业务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