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交委牵头搭建 “如约”约租车平台将上线

09.05.2015  13:44
优步打车平台。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优步打车平台。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 摄

   "如约"将至:政府平台如何与优步们共处?

  “如约”,一个由广州市交委牵头搭建的约租车平台,不出意外的话,不久的将来将在广州市场上出现。

  南方日报记者获悉,这个新平台已在今年1月完成招投标并启动建设,2月初已开始内部测试。按照广州市交委的设想,市民点开手机上的“如约”软件临时约车,在中心城区只需要5—8分钟的平均等待时间,约租车就将开到楼下。

  此前,滴滴、优步等互联网专车通过向市民提供高效而廉价的出行服务,在短时间内改变了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的格局,但专车背后潜藏的安全性、合法性等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广州等城市则遭到了政府部门的执法查处。

  “如约”一旦运行,无疑将再次改变市场的竞争格局。在政府和市场分别主导的平台之间,乘客和司机会选择谁?

  ●南方日报记者 成希 郑佳欣 朱伟良

   政府主导,“如约”平台将上线

  相对于火爆的专车,打车难、运行效率低困扰着出租车。“如约”要改变的是传统的出租车模式。在需求旺盛的高峰时段,2950辆约租车将分布在广州城区的各个地方随时待命,人们点开“如约”软件就能约到车,不是焦虑地站在路边不停招手拦车。

  在广州市交委的描述中,优步等专车被归为“私租车”,“如约”平台上的约租车则是经过审核、拥有许可牌照的运营车辆。按照计划,广州将推出2950辆试点“约租车”,与传统出租车模式不同的是,“约租车”将通过电话、网络等通讯设备预约方式承揽乘客,司机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巡游”揽客。

  广州市交委客运管理处处长苏奎说,“约租车”将使用中高档车辆,司机作为企业员工,仅需提供驾驶服务,不需承担经营风险,也无需缴纳车辆使用、承包金等。

  约租车平台由广州市交委下属的广州市公共交通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系统搭建和日常技术维护,2950辆约租车由不同企业进行市场经营和管理,广州市交委客管处则负责市场监督。

  去年底,广州市交委组织召开投放约租车的听证会,19位代表举手赞同投放2950辆约租车。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说:“广州出租车运力投放尚不足,约租车是一个创新。

  曹志伟建议,约租车要进一步开放投标平台,“不但让企业来竞争,还要有个体竞争”。不过,听证会后两个月,2950辆约租车指标招标结果公布,广州交通、白云、广骏、丽新4家国有出租车公司中标。

  “广州在全国首推约租车,必须首先保障车辆是合法的、安全的,这是放第一位的。”中标的一家大型国有出租车公司负责人云永东说,交通运输部规定约租车属于出租车的一种,投标者应当具有广州市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滴滴、优步、一号专车等互联网专车企业则并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出租车司机陈明参与了“如约”的内测。他说,这款软件提供“马上用车”、“预约”、“接送服务”3种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基本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陈明说,最初政府希望打造一个完全封闭的约租车平台,约租车司机本身就是出租车司机,车辆和人员由国有出租车公司统一管理,但是在测试时发现,约租车平台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跑马圈地,“如约”跑得过专车吗?

  “如约”没有如约而至。这一约租车平台原本打算在3月开启社会公众联合测试,却推迟至今。苏奎说,这是一次创新,为了向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内测仍需要一定周期。

  而其实,一场“跑马圈地”的市场大战在所难免。优步专车司机邓志说,他从广州大道中接客人去火车东站,由于有优步发放的5折优惠券,乘客原本需要支付的18元车费变成了9元,他则有司机补贴,至少能够拿到45元。“如果没有补贴,我这一趟会亏本。”邓志说。

  经过测算,约租车内测价格是普通出租车的3倍,是目前优步等专车价格的5倍以上。“我们拿不出这么庞大的资金来跟优步打价格和补贴战。”中标的一家国有出租车企业负责人何楚健直截了当地说。

  “哪怕购买一台20多万的中端车型约租车,采购500辆车就要花上亿元。”曾参与约租车测试的出租车行业从业者邓伟强说,收益和风险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不太可能购买太高端的车型。

  拿到750辆约租车指标的广州丽新公司,打出招聘广告。应聘者发现,约租车司机一个月最少要完成10000元的固定营业额,才可能拿到4900元的收入。

  尽管如此,何楚健仍然有底气。他说,大型国有出租车公司来筹备运营约租车,在培训、车辆、司机和维修保养等方面资源丰富,而且有多年出租车运营经验,安全性、合法性有保障。

  面对“如约”的到来,互联网专车们也仍然有信心。

  “专车平台属于互联网轻资产,不用自行购车或者聘请司机,能够迅速扩张市场,机制体制灵活。”在优步广州区域负责人卢诗媚看来,互联网专车最大的优势是资本、市场运营、信息技术。

  来自一号专车的王兴渠说,目前,专车平台通过扩张,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客户,而且是全国乃至全球性的,而“如约”约租车服务局限于本地,连佛山都覆盖不到。“同样的投入,专车平台可以覆盖更广、收益更大。

  “约租车与出租车毕竟是两个市场。”王兴渠建议,根据当下的技术环境,制定新政策管理约租车市场。他和同行们期待,“如约”等政府主导的约租车平台到来,能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管好“有形之手”,放开“无形之手

  对于专车这一互联网催生的新生事物,原本应该由政府部门主导制定的行业规范还没有出台。但是,一份企业版的标准已经流传开来,来自滴滴专车的薛帅现在逢人就推销其企业制定的《互联网专车服务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标准》。

  用互联网和GPS定位对车辆全程追踪,从乘客下单开始的整个服务过程到最终的支付,专车都可以全程实时记录……薛帅逐一介绍这份标准。他说,从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乘客安全管理再到服务质量,几乎所有条目都可以浓缩为二字——“安全”。而一旦最最坏的情况发生,这一标准甚至还提出先行赔付保障机制,“这在交通出行行业内尚无先例”。

  这背后是行业对规范发展的渴望。“作为新兴的业态,互联网专车在规则、制度等方面有不足,需要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薛帅看来,现在专车平台正面临着与淘宝当年一样的尴尬——被质疑无法监管。但淘宝的成功却证明,伴随着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厘清,新业态总会找到出路。

  令王兴渠感到振奋的是,他已经有运营部和技术部的同事深度参与了“如约”的开发工作。广州本土互联网专车平台“我有车”CEO秦淑妍则透露,公司通过转让合作,辗转拿到50辆约租车指标。

  神州租车副总裁臧中堂看得更远。他提出设想,让互联网专车开进“如约”,接入专车企业的各种资源。“这对政府和企业会是双赢。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步伐已大大超过了政府政策的更新速度,政府需要正视这种变化。”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看来,政府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善用法律引导“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

  省移动经济协会执行会长张民旭建议,建立专车或约租车的行业组织,制定准则和公约,实现行业自律、淘汰“劣币”,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省社科院经济学教授丁力认为,面对互联网专车,政府与市场应该各司其职,政府应该做两件事:一是不大包大揽,充分撬动社会力量,制定规则,引导新业态良性发展;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行为,为新业态创造公平法治的生长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管好政府的‘有形之手’,放开市场的‘无形之手’,更考验智慧。”丁力说。

  策划:张东明 王垂林 执行:胡智勇 姜玉龙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
端午节假期出游人次破亿 文旅产品服务丰富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徐壮)文化和旅游部24日公布2023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新浪广东
深中通道完成海底穿针 深圳和中山在海底实现牵手
  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齐中熙)1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