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台北市南海路历史博物馆:两岸张大千作品聚展

13.09.2014  22:59

  中新社台北9月13日电 题:访台北市南海路历史博物馆:两岸张大千作品聚展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陈立宇

  机缘巧合,张大千生前四处赠与的书画,近日在台北市南海路历史博物馆“碰头”了。

  位于台北市南海路的这家历史博物馆,为一座仿明清古建筑,处处浸透着张大千遗风。进门见大师画作、对联复制品,离去可蘸印落款。初秋的晌午,人们纷至沓来,来客源源。

  张大千大半生云游四海,77岁时定居台湾。先生自谓,“百年诗酒风流客,一个乾坤浪荡人。”一次意外“闭门羹”,使张大千与南海路的这家历史博物馆结缘。

  行政助理郑一睿为馆中“元老”,侍馆20年,对先生旧事轶闻如数家珍。“他(张大千)到台湾后,欲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办展,但有不成文规定,‘在世者不入’,当时历史博物馆第三任馆长何浩天闻声,即刻腾挪地盘,请圣入馆。

  南海路历史厚重,又有植物园荷花池美景。此后,博物馆成了张大千创作和会友佳处。

  张大千亲题的“荷风阁”如今还保留在纪念馆三楼。阁中空间狭长但不逼仄,一排长条桌通底以泼墨,两侧配椅对置以会客,远眺绿树成荫、莲花点点。他“当时与于右任、刘延涛来往,四夫人徐雯波侍旁。”郑一睿向记者铺染当年情境。

  张大千作画、社交时间不固定,留笔砚、衣袍、眼镜、东坡帽等于此处,甚至还有亲自填写的菜谱,“宫保鸡丁”、“清蒸鸭”、“葱烧乌参”等等,生活怡然。

  晚年脱离清丽明秀之风的张大千,钟爱大写意泼墨,臻苍穆渊浑境界。其代表作泼墨荷花六幅,如今就珍藏于馆中。

  泼墨荷花是否就取意于纪念馆后一池睡莲,人们不得而知。但郑一睿说,张大千晚年写荷,日本上野公园、该历史博物馆后植物园,是其取景造像最多之处。

  在博物馆内畅游,幸遇四川、吉林张大千真迹共襄。画廊间,先生早、中、晚时期配以巨幅照,青壮蓄须,古稀白髯。

  四川博物院为大陆藏张大千作品最多机构,其临摹敦煌壁画与粉本数量之多,享有盛誉。张大千夫人曾正蓉、杨宛君,曾向先生老家所在的四川博物院义捐敦煌壁画摹画稿百余幅。其中的一部分今在台北与馆藏故作“相遇”聚展。

  20年间,郑一睿见证馆中珍品四度展览,或两岸联办,或出游海外。最近的一次,是今年“万里江山频入梦——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两岸四馆巡回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