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梁振兴回顾珠海抗战史
中新网珠海9月3电(朱希)曾任珠海市博物馆副馆长、珠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调研员的梁振兴退休后在上海居住。9月3日,现年已经67岁的他在电话里接受记者采访,回忆起当年研究珠海抗战史所了解的内容。
梁振兴在工作期间接触过许多参加抗战的人和事,当年他为了征集文物他走访中山、珠海部分抗日游击队老战士,如欧初、罗章有、吴当鸿、麦红军等,听他们讲当年打“日本仔”的故事、回忆在战斗中杀敌的情景,采访中他常常被先烈的事迹所感动。“中山和珠海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有一段悲壮而光荣的历史,鲜为人知。”梁振兴说。
梁振兴觉得自己作为文博工作者应为之多做一些发掘资料等基础性的事情。于是他在1999年调到珠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后,专门征集了一批抗战史料,陆续在《珠海文史》里发表,同时,他还协助珠海市档案馆收集了一些抗战实物资料,如照片、日军在三灶到开办奴化教育学校的《修了证书》等等,他还协助珠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和东坑村等老区人民筹建“凤凰山区革命烈士陵园”。通过文史研究,梁振兴对中山、珠海抗战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梁振兴说他小时候就听过侵华日军在三灶岛大屠杀,留下“千人坟”、“万人坟”的往事,又听过中山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寇和伪军,粉碎日伪“十路围攻”等故事。1983年,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他到三灶岛实地考察“万人坟”,采访遇难同胞后代,心境为之痛苦和颤动。“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祖国贫穷落后,外敌就来入侵,民众就会遭殃。”梁振兴表示。
1940年沦陷后,中山的五桂山区和珠海的凤凰山区、黄杨山区,属于珠江三角洲敌后游击区。这里毗邻港澳,民众经历过大革命的考验觉悟较高,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资捐物支持抗战,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提供了有利条件。抗战期间,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曾转移到五桂山领导珠江三角洲地区敌后武装斗争和党组织建设。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后改名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和珠江纵队就诞生在这里。
梁振兴认为,中山珠海的抗战史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7年7月—1940年3月,为国共两党合作期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抗击日军入侵阶段。中共组建了中山县委,与国民党中山县县长张惠长合作,在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先后组建起青年抗日先锋队、壮丁队、自卫队,并于1939年在横门两次打退日军入侵。在珠海,1937年9月,邝任生组建中共小濠涌党支部;1939年10月,卢德耀组建中共上栅村党支部;接着,中共南屏村党支部、中共中山联合中学党支部相继建立。各地党组织相继的成立,为动员民众同仇敌忾投身抗战发挥了核心作用。珠海就有古元、唐绍林、唐涤棼、杨侣、宋镛、邝叔明6位青年投奔延安,参加抗日队伍。
——第二阶段,1940年3月——1944年1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斗争发展阶段。1940年3月5日,中山珠海陆地片遭侵华日军沦陷,国民党中山县当局从石岐撤到鹤山县。同年6月,中共中山县委在九区大南沙组建成立中山抗日游击队,谭桂明、罗章有、欧初、梁伯雄等18人为第一批游击队骨干,进而发展到40多人的队伍。1943年10月,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林锵云、政委罗范群来到五桂山抗日根据地领导武装斗争和筹建抗日民主政权。
——第三阶段,1944年1月——1945年9月,为抗日游击队公开与日伪军决战并取得胜利阶段。1944年1月3日,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在五桂山松铺公开宣告成立,下辖10个中队、1个九区大队和1个民兵集结队。1945年1月15日,保留在珠江三角洲抗日武装队在五桂山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政委梁嘉、副司令谢斌、参谋长周伯明、政治部主任刘向东。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改编为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欧初、政委梁奇达、副支队长罗章有、政治部主任杨子江。5月27日,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奉命到宝安县休整,被编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队列,战斗在惠阳和博罗地区。
梁振兴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山和珠海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从最初的18人发展成为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900多人,又汇入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东江纵队浩浩荡荡的铁流之中,与穷凶极恶的侵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并取得了胜利,打出了中国一片新天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