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推动构建市场经济上现代企业诚信体系

24.07.2014  17:13

        对不守法、不诚信行为“广而告之”,让违法企业一处违规、处处受限;为诚实守信的企业树“金字招牌”,让诚信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不断增多壮大。

        中国开始统筹构建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现代诚信体系,这其中,企业诚信成为基石。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会议指出,在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废除企业年检制度、大力取消事前审批的同时,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从主要依靠行政审批管企业,转向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是创新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改革举措,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让“信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桩

        以信用约束为重点,建立“黑名单库”、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健全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对失信主体在经营、投融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

        在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重庆市的做法可谓有先见之明。据重庆市工商局局长黄波介绍,重庆市工商局发挥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牵头作用,开发建设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征集整合65个市级成员单位和38个区县的企业信用信息2677.3万条,且信息量保持着年均30.17%的高增速。通过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交易、药品交易、财政性资金涉企款项补助审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约束了失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严管工作格局。

        这个信息联合征信系统威力尽显。据介绍,去年该市九龙坡区、渝北区的税务部门通过工商提供的股权转让信息,查处了两家公司在股权转让中的偷逃税行为,追缴税收3.1亿元。此外,这个征信系统还让多家“违规失信”企业在政府招投标中原形毕露并被迫出局。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不可否认,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假冒伪劣、合同欺诈、逃废债务、偷税漏税、走私骗汇、虚假报表、黑幕交易、价格陷阱、地方保护等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对市场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破坏。

        如果说信用是“”,则企业信息公示是“”,纲举才能目张。在废除企业年检制度后,如何有效地监管企业成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难题。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破解这一难题祭出实招,那就是建立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建立反映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的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并要求即时公布股东出资、股权变更等信用信息,有关部门要对公示信息进行抽查。设立经营异常企业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对不按时公示或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企业采取信用约束措施,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是市场经济混乱的源头,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就是要从根本上规范约束市场主体行为,对失信者“广而告之”。不断完善对“经济户口”的管理,包括工商在内的监管部门责任重大。对此,李克强总理强调,在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废除企业年检制度、大力取消事前审批的同时,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从主要依靠行政审批管企业,转向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是创新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改革举措。

        打造诚信之盾还需锻造监管利器。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部门间互联共享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亦是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为提高社会信用管理水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加快推进包括企业信用在内的现代诚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