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增加税收近2.9亿元

24.07.2015  12:53

  梅州市地税局坚定不移走科技兴税之路,应用大数据,涉税信息利用工作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在强化税源管理、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全市共采集涉税信息434809条,通过数据对碰分析增加税收28826.36万元。

  信息采集迈出超前一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方税源日趋复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使税收流失风险逐渐加大。2003年开始,梅州地税先后与工商、交警、住建、国土资源等近30个部门联网,涉税信息采集不断完善。 2011年开发“国地税联合办证系统”,梅州成为全省范围较早实现国地税联合办证的市。为了使涉税单位能按时保质地向平台上传共享数据,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启用梅州市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通知》,明确了涉税信息交换单位上传共享数据的期限和质量要求,并纳入了市、县纪委监察局的电子监察系统监控范围。

  2012年11月,梅州建成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计算机平台。在此基础上,平台二期建设紧密跟上,梅州5县1市2区等县级单位于2013年底全面上线,全市共218个涉税单位接入梅州市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局面,信息交换数量和频率得到保障,大大提升了信息交换质效,税收效益非常显著:2011年全市采集涉税信息11711条,增加税收3689.09万元;2012年市采集涉税信息44704条,增加税收8429.01万元;2013年市采集涉税信息79867条,增加税收11723.12万元。其中效果尤其突出的是通过分析商业银行提供的房贷信息和住建部门网签信息,地税部门及时掌握各房地产公司的应征税源,有效堵塞税收漏洞。

  数据利用迈出创新大步

  随着交换信息数量的增大,应用与管理涉税数据出现了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没有软件系统对涉税信息利用情况进行监控,容易产生信息闲置、分析利用不到位造成税源流失的风险;海量的涉税信息的传递和分析等完全由手工进行,要耗费大量时间,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2014年4月,梅州市地税局依托用友公司建成“涉税信息综合利用平台”并开始试运行。该平台实现了自动分发传递信息的功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自动产生税收疑点、风险点,彻底改变人工疲于处理海量涉税信息的低效状况;设置了信息应用监控管理功能,有效预防税务风险。梅江区地税局高新分局的汤国平对此感触很深:自从平台上线应用,房地产公司再也不敢签订阴阳售房合同了。过去一些房地产公司为了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采用阴阳销售合同,在征收环节很难发现问题。有了涉税信息综合利用平台,每个月都能获得银行房屋贷款按揭的数据,与房地产公司申报的数据一对比,系统的“火眼金睛”马上就能够发现问题。

  “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计算机平台”和“涉税信息综合利用平台”的运用,使税收效益凸显。2014年全市共采集涉税信息434809条,通过综合利用平台进行数据对碰分析,增加税收28826.36万元,对比两个平台开发前的2011年,涉税信息采集量增加423098条,增幅36倍,查补税收增加25137.27万元,增幅6.8倍。其中,2014年4-12月“涉税信息综合利用平台”共推送风险纳税人8850户,查增税收5731.5万元。

  (杨敏  王萍  蓝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