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办公室帮扶蕉坑村 山旮旯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

29.03.2015  12:36

  ●本报记者 刘奕宏

  近日,记者探访梅县区南口镇蕉坑村,看到这个山村在梅州市政协办公室的对口帮扶下,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村中心破旧的村委会大楼被修缮一新,旁边建起一个文体广场,老人活动中心、便民服务室、篮球场、公共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一连串荣誉昭示扶贫开发“双到”给山村带来的变化:去年,蕉坑村被列为全市美丽乡村示范点;被推荐为省级卫生示范村、扶贫开发交流示范村;被评为2013至2014年度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突出的扶贫单位。

  蕉坑是个自然风光秀丽的乡村,但受限于交通落后、信息不畅,全村292户、1208人中竟有贫困户32户、88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1200多元。

  自挂钩帮扶以来,市政协领导高度重视蕉坑村扶贫工作,李金元主席亲自研究扶贫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及时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专门围绕如何促进蕉坑长远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调研、挖掘资源。记者拿到的一组数据显示,两年来的帮扶工作让蕉坑的原始美渗入了富裕的元素。蕉坑的种植和养殖业开始提升,目前全村群众改种有机稻230亩,三华李60多亩。背后的支撑是,市政协办公室引进了省级龙头企业——广东稻丰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梅州市谷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平台,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市政协办公室多方筹资,为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提供发展生产资金、种养技术指导、种子种苗等,约投入资金10万元。同时以筹资55万元入股的方式,每年产生5.5万元分红款作为蕉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又引进委员企业经营蕉坑村的集体鱼塘,预计到年底,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9万元。

  过去两年,市政协办公室还大力帮助蕉坑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资400多万元。先后新建了群众文体广场,完成了4100多米的农田水圳 “三面光”改造,争取部门立项为1350多米的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对全村主干道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对1公里村道实施硬底化改造。同时,设立了村级垃圾处理专项基金,购买了1辆运载垃圾车和50个垃圾桶,聘请专人负责每天清运管理,确保全村垃圾日清日运。“随着100盏路灯的安装,蕉坑告别了一到夜晚就黑漆漆的景象,村容村貌上了一个新台阶,整体居住环境更舒适方便。”住在传统民居里的强叔有感而发。

  据市政协办公室扶贫开发“双到”驻村干部介绍,当地保存了一批有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如民国将军周其镳故居树德楼、泰国华侨巨子周瑞彬故居瑞彬楼、印尼华侨周龙章所建光华庐以及谦庐、贞节牌坊、武仙寺等建筑。近期,市政协对蕉坑的人文资源保护给予极大关注,与市住建局等联合启动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以此激发村民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争取上级资金对这些文化载体进行维护修缮,并结合当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发展体验式的乡村休闲旅游,推动当地群众开展特色种养业,增强蕉坑内生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