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民中元节祭祀方式多样 鲜花祭渐成风气
新风 越来越多人祭祀不烧纸香
8月9日,记者到高要长乐墓园、小湘五福墓园,发现中元节当天只有寥寥市民前来拜祭,而且只是上供鲜花水果,并无燃烧冥纸,墓地工作人员表示,中元节不是拜祭高峰,前往墓园的人数与平日相差无几。
高要禄步居民张永峰表示,在当地传统看来,拜祭先人要在特定的时间,譬如清明节、开耕节期间进行,家族众人可以相约一起,而且有假期,而中元节则一直不是拜祭日子,但按照传统,各家庭中的妇女都会在农历七月十四晚燃烧祭品,祈求家门平安。
而在本地也有不少人在在悄悄改变烧纸的习惯。肇庆市端州区亚之州眼镜连锁店董事长、第二届肇庆市道德模范李肇殷就不再像往年一样在店前祭拜,而是在心里敬畏。“我觉得不烧纸、不烧香,在行动上倡导文明,应该更能得到天上地下神灵的护佑。”在她的影响下,不少亲朋好友也选择了文明祭祀。
高要白土的肖先生从外地回乡,发现母亲和亲戚邻居今年买的祭品减少了很多,“记得小时候过节非常隆重,妈妈会提前准备很多祭品,而现在越变越简单。”记者走访发现,年轻人都认为现在中元节的迷信气氛有所改善,他们尊重长辈的忌讳要求,同时也希望老人家可以越来越多地接受现代和文明的祭祀方式。
而有部分年轻人则无忌讳,肖先生当晚和同学出门聚会,照常娱乐和外出。不过记者在8月9日当晚9时左右逛街发现,部分商家们早早歇业,平日里通宵营业的夜宵档多数关门,城东某羽毛球馆也未照常迎客。
鲜花祭祀渐成风气
“中元节”点香烛烧纸钱的传统风气经沿袭已久,不过,在年轻人中,鲜花祭祀的风气正渐渐形成。
“我觉得祭奠先祖,不一定非得采用烧纸钱这样的方式。”在工农北路一间花卉店里,上班族廖小姐正在选购适合祭祀用的花,她认为,传统的烧纸,污染又不安全,“我就喜欢用鲜花拜祭”。该店的店员也推荐道:“中老年人一般都不会来买花,但是这几天倒是有不少后生仔会过来咨询、挑选合适的鲜花去祭祀,像菊花、百合、马蹄莲、栀子花等淡色的鲜花都适合。”
市民温女士认为,祭祀方式应该有所改进,“我自身是不大理会这些繁文缛节的,只要内心是尊重先人的,为什么一定要烧纸呢?”在为去世的父亲祭扫时,她只带了一束白色的菊花。她还建议,如果老一辈的人一定要坚持烧纸,社区可以组织他们到定点的地方去烧,对环境会稍微好一些。
年轻人网上寄哀思
“时代变了,寄托哀思的形式也需要改变。只是我父母那一代人,从情感上还是无法接受改变原有的祭祀方式。”刚在肇庆上班不久的孙沉澈中元节当天如此对记者说。当日下午3点,他在天堂网分别祭拜了已故的外祖父母和舅舅。
孙沉澈的老家在潮汕,他说在他们的家乡,每年的中元节都是一个特别重大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举行十分盛大的祭祀仪式。论及为何会选择网上祭祀这样的方式,他笑笑说,“我大学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所以我依赖于用互联网去做很多事。”除此之外,他认为祭祀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形式只是载体。他还生动的举了个例子:古时候人们写情书用尺素传书,后来用邮政寄信,现在用微信视频。他认为祭祀也是一样道理,时代变了,寄托哀思的形式也必然要改变。
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方便无污染的特点得到不少80、90后青睐,大多数都能接受网上祭祀、鲜花祭祀等文明祭祀形式,但是他们也坦言,父辈大多数无法接受这种形式,仍然选择在家烧纸上供。经记者上网查询得知,如今网上祭祀已发展出3D模式,假以时日,想必会吸引更多的群体通过网上祭祀来表达深刻的哀思。
乡俗 怀集乡镇烧纸钱现象骤减
近日,记者走访怀集县多个乡镇,不少市民表示,近几年街头上香烧纸钱现象明显减少。
上香烧纸钱,像这种的祭祀方式度过“鬼节”已经相传一千多年。现在的市民越来越重视环保,不少市民对这种拜祭方式表示反对,家住凤岗镇的陈小姐说。“中元节作为传统节日,固然需要传承下去,但拜祭方式应该用更加环保的方式度过,不应该把整个街道搞到乌烟瘴气、垃圾满地飞。”
相对于以往,乡镇更多居民选择在家简单祭祀,而不是在路边、河边大量上香烧纸钱。“我们都是把七月十四日看成是一个节气。老一辈的人会在农历七月十三日宴请前来帮忙干弄活的亲戚朋友,次日早上在自己家杀鸡再上香拜祭一下先祖,不用在路边或者江边焚烧纸钱。”家住怀集县连麦镇的六十多岁林婆婆告诉记者,她正在家里忙着做糕点和今天的丰富的午餐。
“听长辈说,传说在每一年的春分、清明时节鬼门关就会打开,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鬼门关就会关闭。”怀城镇的刘伯伯说,出于对先人的一种敬畏,以往很多市民都会在这一天的傍晚,在马路边或者江边上香焚烧大量纸钱“恭送”先人,“因为在马路边上香烧纸危险,而且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我们都是选择在家简单拜祭一下。”
影响 有关部门希望市民文明祭祀 及时清理垃圾
8月9日当晚,端州城区大部分居民仍保留有在路边明火祭祀先人鬼神的风俗。记者从区城管局了解到,8月10日上午,端州城区运出垃圾量共278.22吨,比平日增加29.94吨。
据悉,城区路边明火烧纸钱尤以芹田路、建设路、工农路等旧城区以及黄岗、睦岗等城乡结合部的路段为多。为确保市容市貌得到快速恢复,区环卫中心提早部署,采取9日晚加班保洁,次日增员清扫的措施,于10日早上7点前,基本将城区几百条大街小巷全部打扫干净。
由于大部分进行明火祭祀的居民在祭祀时不采用焚烧桶,纸钱直接摊铺在路面火化,酒饭菜等祭祀物品亦直接倾洒于四周,为清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强度。
8月9日晚饭后9点,在阵阵香油火蜡、酒饭纸钱的刺鼻蒸熏中,记者看到,部分繁华路段的环卫工人早已全副武装地开始进行街道保洁,室外环境温度仍接近30度,环卫工人持续工作直到深夜12点。次日环卫中心保洁区全体员工停止休息,早上5点起,开赴全城区各路段进行强度清扫,经过约两个小时的努力,早上7点前,环卫工人以满面粉尘和全身灰土的代价,换来了全城区的整洁环境。
区城管局建议,明火祭祀不但污染空气环境不利于群众健康,而且很多祭祀者喜欢在树头焚烧香烛纸钱,尤其文明路段,许多祭祀者直接在脑成衣摊档不足半米处焚烧纸钱,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该局建议,希望群众在中元节祭祀先人的时候能做到文明祭祀,采取焚烧桶进行火化,祭祀完毕后,及时清理好门前卫生,利人利己。
态度 传统还是陋习?市民心中各有“尺子”
在肇庆,每年七月十四,街坊们都不约而同地在街边烧香点蜡。对此,有人说应尊重和延续这份“传统”,但有人却持相反观点。
支持:尊重老一辈的“传统”
8月9日,记者走访了城区多家香烛店,店里全都挤满了前来购买香烛纸宝的客人,不过大多数人都只是买一小袋,里头装着几根小红烛,两三沓纸钱。店主们都表示,年年到这个时候来买“贡品”的人都十分多,但今年大家相对买少了点。
晚上八时,在建设二路某酒店对面,本地居民李女士正在路边燃香烧纸,她介绍每逢鬼节,家家户户都会在路边或家门口烧点纸钱、香烛,有时还会撒点米饭、通心菜之类,来“孝敬先人”,以表“诚心”。“以前老人家会买很多香烛纸钱来烧,但现在到处都提倡文明祭祀,我们也就买少一点,‘意思’一下。”该女士还说,像这天的祭祀活动将来还会继续下去,毕竟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东西,她觉得应尊重和保留。
反对:迷信且不环保,应摒弃
对于七月十四的祭拜,有人却认为是迷信活动,应该摒弃。在城区开饺子店的陈老板对记者说,他是外地人,他们老家对这个节日并不重视,只在清明节、重阳节前后才会祭祀先人。当晚,尽管附近不少店铺已早早关门,但陈老板仍旧照常营业,“我觉得真没必要弄得太‘神秘’,又是提早关门、又是路口烧纸钱的,实在太迷信了。”
家住芙蓉轩的陈小姐对这个所谓的“节日”也不感冒。她认为,每年这个时候,不少人总会在路边烧起大量的香烛纸钱,路边摆食物,第二天街道上就留下了大量的垃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食物,感觉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中立:会忌讳,但不祭拜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年轻一代大多不支持七月十四当晚在街头巷尾的祭祀活动,但这个节日特别的“诡秘”氛围却勾起着他们的好奇心。在城东某写字楼上班的白领谭小姐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评价,但总会保持着一份敬畏的态度。“到了这天晚上,自己基本都不会选择出门,但也不会主动去祭拜。”而同是上班族的小郑,却对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搞些特别的“活动”尤有兴致,他说,每逢此日,他都会约上几个朋友看一出鬼片电影,或聚着聊聊鬼故事,虽然自己并不迷信,但配合着所谓“节日氛围”,这些活动都感觉特别有意思。
环卫工在清扫祭祀的垃圾。记者 钱荣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