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对医疗服务评价好转 但“看病贵”仍是主流感受

25.10.2015  00:00

羊城晚报讯 记者甘韵仪、通讯员刘荣新报道: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近年在全市开展的相关民调,综合分析市民对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评价看法,发现市民对医疗服务的评价有所好转;医院数量和设施获市民肯定评价,诊疗效果的满意水平明显升;市民多满意社区医院的医生诊疗水平,药品种类和诊疗、检查设备评价则较低;对看病花费时间不满高,“看病烦”感受加深;“看病贵”仍是主流感受,医保保障功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追踪民调显示,近年市民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呈上升趋势,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受访市民比例,2015年升至37%,而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人降至三成以下,为24%,低于满意度13个百分点。

仍需指出的是,市民的不满意度不低,接近每四人中就有一人不满,在社会服务各事项中明显高出。

对目前广州的医院诊所数量,大多数市民认为足够,表示“足够”和“基本足够”的人合计多达66%;对此市民满意度在四成以上,为41%。

对医院的医疗设施,市民评价更高,满意度为47%,保持2011年以来的好评。

医疗服务中最受关注的诊疗效果,市民评价持续升,满意度较2011年上升12个百分点,至41%。至于医生的医风医德,市民满意度也升至四成以上,为46%。

近年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有关部门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与建设。其中,社区医院的医生诊疗水平获市民较高评价,满意度为40%,不满意度仅9%。

差距鲜明的是,对药品种类和诊疗、检查设备,市民满意度较低,均不足三成,分别为28%与25%,而不满意度接近25%。

与医院数量、设施、诊疗效果获肯定评价不同,市民对看病花费时间的不满突出,不满意度为45%,2011年以来进一步上升;满意度则不足两成。

在市民看来,目前看病时间主要耗在排队等候上,真正用于医生看病的时间短。民调中,大多数市民认为“排队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现象常见,比例达90%;而且这种现象已引起市民对看病效果的担忧,多达64%的人担心会看不好病。

从市民观感来看“看病贵”问题依旧。超过四成市民认为目前看病花费“”,比例达42%,还有31%的人认为“比较贵”,两者合计达73%。对目前看病收费水平,市民不满尤甚,不满意度达45%,远高于18%的满意度。

缓解“看病贵”、让群众安心看病,是政府医疗保障的重要目标,但市民多认为目前政府医疗保障“不能”让人安心,比例达41%,与认为“”安心的人相当。

直接体现保障水平高低的医保报销比例,市民评价较低,满意度为26%,不满意度则接近三成,为29%。对参保的个人缴费水平,市民不满意度更高,为30%,而满意度刚过两成。

分析显示,低收入者 对医保报销比例与个人缴费水平最为不满,不满意度为39%,满意度则不足两成,个人缴费水平的仅13%。

最经常去医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对广州整体的医疗服务评价最好,医院诊所数量、医疗设施和诊疗效果等事项的满意度均接近或超过四成,分别为42%、47%与39%,而不满意度均低于两成。

对社区医院服务,老年人评价较低,满意度均不过三成,与对整体医疗服务的评价存在明显落差。其中,对医生诊疗水平的满意度为30%,在各年龄人群中居末;而对药品种类与诊疗、检查设备的满意度更低,刚过两成,药品种类的不满意度超过三成,为34%,高出满意度11个百分点。民调中市民反映,即使是许多老年人患有的常见慢性病,由于社区医院没有合适的药,看病还是不得不去大医院。

总体来说,从市民观感来看,医疗服务状况有明显改善,医院硬件与服务质量获肯定评价。但市民接受好的医疗服务的同时,还是要付出较大成本,不仅是费用上,还包括在时间上,“看病贵”、“看病烦”问题依旧突出。目前政府医疗保障功效、报销比例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参保缴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经济负担,低收入者感受尤为深。市民对社区医院服务的评价,与大医院的评价有着较大差距,老年人观感最为突出,主要是药品供应与医疗设备的问题。随着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医院应大力满足老年人看常见病、慢性病需求,分流大医院的患者,缓解大医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