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办事服务中心本月下旬启用

11.09.2014  09:29

   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市民政办事服务中心二楼的婚姻登记管理中心。(本报记者 杨泽彬摄)

   东莞时间网讯 市民政局针对民政服务窗口点多分散、设施陈旧、办事不方便等群众反映较多、较集中的问题,筹建市民政办事服务中心,方便群众上门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办事效率,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市民政局纪检组组长陈国良透露,预计在九月下旬,投资300多万元的市民政办事服务中心将投入使用。届时,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收养登记办公室、老人乘车IC卡办理办公室、复退军人接待办、学生接送站审批办公室等5个为民办事服务窗口将正式入驻,民政行政效能和审批效率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提升,为民服务的条件和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和优化。

  提供一站式服务

  陈国良介绍,市民政局有一批面对面服务群众的窗口,涉及婚姻登记、收养登记、老人乘车IC卡办理、复退军人接待办、学生接送站审批等业务,他们的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民政系统甚至政府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长期以来,由于服务窗口点多面广,且办公场所规模偏小、设备陈旧,加上办事群众不了解具体的业务分工,经常要跑‘折返路’、‘冤枉路’。”陈国良说,比如,老年人IC卡办事点一直放在民政局老龄办,进出要在前台登记而且要上下楼,给老年人,尤其是腿脚不好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为改善窗口单位办公条件,提升办事效率,该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勘察决定筹建市民政办事服务中心。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民政局将民政办事服务中心列为“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首要整改事项,加大督办力度,扎实推进工程建设。

  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据悉,民政办事服务中心位于莞城街道八达路恒丰商业大厦1-2层,总建筑面积2300多㎡,现已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万元。经过8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目前,工程建设已全面完工,待有关装备设施调试及装饰材料“去味”后,今年九月下旬就可以搬迁并投入使用了。

  届时,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收养登记办公室、老人乘车IC卡办理办公室、复退军人接待办等、学生接送站审批办公室等5个为民办事服务窗口将正式入驻,民政行政效能和审批效率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提升,为民服务的条件和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和优化。

  陈国良告诉记者,以婚姻登记管理中心为例,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现址位于莞城万寿路,外面路窄车多,停车困难,院内场地狭窄,办公面积不到120㎡。一到登记高峰时期,办事市民挤成一团,连基本日常的办公需求都满足不了,更不用说提供一个温馨浪漫的结婚登记环境。

  搬到民政办事服务中心后,交通将大为改善,车位配套也比较充足。“市民政办事中心停车位有104个,其中门前空地24个,旁边停车场有80个(由物业公司管理,半小时内免费)。”而位于市民政办事中心二楼的新的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其办公面积将达1200㎡,整体布置大方、时尚、浪漫、温馨、唯美。无论交通配套,还是场地设施,都比之前有了巨大的改善。

  争取窗口“就地”升级

  此外,对于一些不宜搬迁集中办公的窗口,市民政局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窗口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办事条件和服务环境。

  记者获悉,市殡仪馆的前台办事窗口,群众普遍反映场地狭小,办公设备陈旧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群众的质量。为改变这一现状,市民政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与有关部门协商,多方协调,积极争取立项,解决市殡仪馆群众业务接待场所扩建问题。

  如今,市民政局计划在市殡仪馆现有业务楼前,搭建集群众接待、业务洽谈、殡葬用品展示、丧属休息于一体的新的场所。该新场所规划占地面积约500㎡,总建筑面积约1000㎡,投资总预算500万元。

  另外,市社会福利中心现有小孩床位250多张,现有设施极其紧缺,亟需增加床位和完善功能用房。为满足需求,目前该中心通过租用民房、家庭寄养、员工宿舍改建等方式,安置了840多名儿童。

  陈国良说,为了从根源上缓解这一难题,如今,市社会福利中心育婴楼和综合楼已开工建设。项目投资总概算12071.88万元,建成后可增加床位900张,使“一床难求”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