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找虫前需做好个人防护

09.07.2018  11:12

不同类型的锥蝽。网络图片  

大洋网讯 这几天广州市疾控中心发动全民找虫引发市民关注,各区疾控中心的咨询电话响个不停。

昨天,广州市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进一步解释,广州目前没有恰加斯病例,但要找到本地的锥蝽,检测是否携带克氏锥虫,看看是否存在威胁,为预防和控制恰加斯病在我国的传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提醒市民,找虫前做好个人防护。

广州目前没有病例

广州市疾控中心解释,美洲锥虫病是巴西一位叫恰加斯的医生在1909年首次发现的,因此也叫恰加斯病,是由一种叫做克氏锥虫的寄生虫引起的一种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它的病媒是锥蝽。人被叮咬后,拍打时会把锥虫的粪便或尿液抹到叮咬处、眼部、口腔或任何皮肤破损处时,锥虫就这样进入了人体。目前全世界估计约有600万至700万人感染克氏锥虫,主要在拉丁美洲,但现在已传播到其他各大洲。

虽然广州目前没有病例,但我们要找到本地的锥蝽,检测是否携带克氏锥虫,看看是否对我们存在威胁,为预防和控制恰加斯病在我国的传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市卫计委解释,此项调查工作由中国疾控中心主持,广州市是广东省的其中一个调查点,“找虫只是为了调查而已,市民不用过度紧张。

恰加斯病与艾滋病不同,无需紧张

那么,恰加斯病(所谓的“新型艾滋病”)与艾滋病有什么不一样?专家表示,首先,传染途径不同,艾滋病由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主要通过性传播,而恰加斯病主要是通过锥蝽传播的。不过二者又都可以通过血液或母婴传播。其次,病原体不同,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而恰加斯病的病原体是克氏锥虫,一种原生动物寄生虫。

专家说,预防恰加斯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病媒控制。所以还是需要找虫,“锥蝽多藏身于墙壁或木质物件缝隙等地,在夜间外出活动。作为吸血昆虫,它可能会出现在鸡舍、畜舍附近。”锥蝽只是锥虫病的传播媒介,但并不代表所有锥蝽都携带锥虫,只有在该病流行区才有部分携带,在非流行区被它咬一口也不一定有什么问题。

市疾控:避免用手直接捕捉

广州市疾控中心提醒,找虫之前,请先了解以下几点:

1.本次调查工作只接受广州市11个区的样品;本次捕捉锥蝽及检测工作,截止时间为7月31日。

2.为便于确认是否锥蝽,最好活捉或保留“全尸”,捕锥蝽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用手直接捕捉。可用矿泉水瓶或其他带盖容器装好,记好采集时间和地点。

咨询电话:12320转1,时间为每天9:00~17:00(节假日无休)。

(信时记者蒋隽 通讯员黄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