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正风肃纪

30.09.2014  13:49

  近期,市纪委向全市发出一份文件,点名道姓通报9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处理结果,部分党员干部因上班浏览淘宝、公车私用、违规使用公款,被给予免职、留职察看、通报批评等严厉处分,其姓名、职务、单位被曝光。

  此次通报批评,是我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力推“三转”、正风肃纪的一个缩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与正风肃纪的要求有机结合,通过清理规范职能、调整内设机构、加强明查暗访等方式,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和“四风”方面突出问题亮剑。

  正风肃纪专项督查343次

  市纪检监察机关收拢拳头,整合内设机构、清理泛化职能,将党廉、纠风、执法、效能四个室合并为两个,增设第三、第四纪检监察室,全市增加纪检监察室15个。同时,全面梳理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将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由143个减少到12个,精简率达91.6%。成立由党风政风监督、执法和效能监督、信访、干部、案管等室负责人组成的正风肃纪办公室,下设明查暗访组和信访查处组。今年来,开展正风肃纪专项督查343次。

  查处问题62宗追责48人

  针对当前“四风”问题出现隐身、变种、回潮等苗头,我市采取暗访、曝光、查处、追责“四管齐下”措施,对公车使用、公款消费、上下班纪律等问题多发领域,派出暗访小组,暗访纠治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和“四风”方面突出问题。

  今年来,全市开展纠风暗访活动300次,其中中秋期间开展30次,共发现公车私用、奢侈浪费等问题62个,对48名相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人,制作暗访片9部,对9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进行了全市通报。

  新立案同比增长两成多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市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拓宽诉求渠道,扎实做好信访举报受理办理,加强信访件的管理和跟踪督办,着力提高实名举报核查率和结案率,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使维护群众利益成为正风肃纪工作的落脚点。至目前,全市受理信访举报1537件(次),同比增长7%;初核线索665件;立案362件,同比增长21.9%,其中,处级干部立案13件13人。

  紧盯7问题治“四风”无死角

  “紧盯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紧盯吃拿卡要、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紧盯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紧盯超标配备公车、办公用房、滥建楼堂馆所、公车私用,紧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紧盯三公经费过大、考察性出访,紧盯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我市紧盯7大“四风”问题,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制度建设。目前,已出台《梅州市严格公务接待标准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和严格公车经费支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厉行节约、加强作风、严禁公车私用等16项制度。各级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出台治“四风”文件,不断提升正风肃纪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实现全市整治“四风”无死角。

  今后,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反腐倡廉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聚焦主业、力推“三转”、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为我市科学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刘遐昶  刘晓娟  史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