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长称应转变找女婿都得本科学历观点(图)

10.03.2015  10:39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市长张新起

  3月8日,在山东代表团分组讨论会议上,有代表就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发表看法,在会场引发热议,代表们纷纷就“就业难”、“唯学历”等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市长张新起笑称:“现在连找个女婿都得是本科学历。”他表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现在应该转变这种落后观点。来源:齐鲁网

  找女婿都得本科正说明了婚恋观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社会价值趋向的晴雨表。从建国至今,中国人的婚恋观变迁正是6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体现。例如,此前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称: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青年人择偶的关键因素是本人成份、政治面貌和家庭出身。

  五六十年代,最受欢迎的是以单一价值选出的“模范”和“英雄”,到了文革时期,贫下中农、几代红之类的出身成了一个颇有份量的条件,因为它起码可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政治背景,以保证在飘乎不定的政治风云中不会使家庭出现大的动荡。

  到了八十年代,历经几番政治运动、一度忘却自我的国人渐渐在情感意识上复苏,不再对家庭生活羞于启齿。政治面貌、家庭出身已不再成为择偶的关键因素,取而代之的是学历和财富。

  八十年代初期,有知识、懂生活的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是青年人的理想对象。

  八十年代末期,放开的经济政策孵育出一批“万元户”,优渥的经济条件使他们成为新的被追逐对象。

  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到来,金钱成为择偶的重要因素,商人、大款、企业家和外企员工因此成了婚恋市场的“香饽饽”。也就是从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了“钓金龟婿”、“傍大款”、“包二奶”等现象。

  社会学家李银河在论文《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1991)中展示了对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报刊杂志刊登的征婚启事的研究,数据显示,有94.7%的征婚 者在征婚启事中提到了自己的职业,81%的人提到自己的教育情况,56.7%的人提到了自己的收入水平,而提到兴趣爱好、婚史和家庭背景的仅占 30.7%、20.6%和17.7%。

  新千年之后调查显示,青年人在择偶时,最看重的是感情投入,其次是容貌外表和兴趣爱好,而将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作为择偶必备条件的仅有28%和21%。在婚恋市场上,男性公务员和女性教师最受欢迎,警察/军人、企业主、企业管理人员和医务工作者也是热门选择。

  不过,在择偶观逐渐多元化的同时,人们对待恋爱、婚姻和性的态度也越来越自由。据调查,80年代之前,中国人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仅为16%,随着时间发展,这一数字不断上升,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1%青年人有过婚前性行为,还有22%的人表示赞成一夜情。而在找对象的问题上,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自由、开放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