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娃娃助阿婆走出低谷

12.03.2018  09:21

大洋网讯 李燕梅是一名具有21年“工龄”的老义工了。过去21年,她作为番禺区义工联长者部部长,至今已服务超过3000余人次,他们大多是70岁以上的孤寡、空巢老人。

说起这些服务对象,李燕梅有太多感触,“老人最渴望交流、被关注。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资,而是多一句问候、多一点陪伴”。一名好义工就要用心做好每一次探访,不敷衍,尽量多陪伴老人。“有时,把他们看待成孩子,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了。”李燕梅说,自己曾用“娃娃治疗法”帮一位90多岁的阿婆从生活低潮中走了出来。

李燕梅帮老人洗头。

孩子的渴望眼神激励她当义工

李燕梅的义工之路要从1996年说起。那时,李燕梅爱好摄影,经常约上三五好友去原生态的地方旅游取景。“一次去山区旅游,一间旧房子里传出整齐的读书声。我们进屋才看到,一屋子孩子,在一名上海交通大学支教学生的带领下读同一本书,孩子们的眼睛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这个场景激励李燕梅当上了义工。

1996年,番禺区团委开办了一个“心声热线”,专门为外来工提供一个讲述心声的平台。李燕梅成为了一名接线员,每晚她都义务接听来电。随着“心声热线”的影响扩大,番禺区义工联成立,李燕梅成了第一批义工。当时,番禺义工联缺经验、缺资金、缺人手,李燕梅积极寻找社会资源,先后在信箱部、青少年部、长者服务部工作过,成为番禺义工中的“老资格”。

老人们早已把义工李燕梅视为至亲。

有老人将银行卡密码告诉她

李燕梅的义工生活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很忙碌。每周,她都利用晚上和周末固定时间,对独居空巢或患重病等服务对象进行上门探访,陪老人读报、聊天,帮老人做饭、打扫、修补衣物,协助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大小琐事;每逢重大节日以及老人生日,她就带领团队到老人家中去,和老人在一起聚餐、饮茶,带老人们外出春、秋游,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每月,她会去医院一两次,开展临终关怀,探访风烛残年的老人或被病魔缠身的重症患者,为病人送上一朵鲜花,让他们再多一些勇气克服孤独与病痛……

随着频繁的探访,老人们早已把李燕梅与义工们视为至亲,不少老人为此改变饭后散步习惯,“乖乖”地坐在房间等他们的到来;有的老人把银行密码也告诉李燕梅;有时候老人们生病住院了,他们马上去探望,很多次被医生误以为是老人家属。

娃娃治疗法”让阿婆找到寄托

90多岁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吴婆婆是李燕梅经常探访的老人之一。李燕梅说,自己接触吴婆婆8年了,吴婆婆只有一个儿子长期在外打工,无社保医保,生活来源靠儿子。但自从儿子患了肾病以后,经济上很拮据,几个月回家探望吴婆婆一次。

随着年龄的增长,2015年开始精神一直不稳定,长期靠吃安眠药入睡,后来发展到神志混乱。义工当时看到她的情况都很心痛,觉得她是思念儿子过度引起的。”李燕梅说。为了缓解吴婆婆的病,李燕梅自己查资料、请教专家,借用儿童心理学知识,针对吴婆婆的病情尝试使用“娃娃治疗法”。她买了各式各样的布娃娃,隔三岔五就带过去送给她,陪她聊天。

最初,吴婆婆并不接受这些布娃娃,后来我们又特意买了一个福娃送给她,她这才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福娃身上,每天抱着它,对它又说又笑,精神也有了好转。也许这让老人有了个伴儿,重新找到了精神寄托。”李燕梅说。谈及这21年来的体会,她表示,通过帮助他人,自己在“”的过程也感受到了“”的快乐,“谢谢老人们的信任!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