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珠海分校教师热议全国两会

18.03.2015  18:27

      3月3日—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连日来,北师大珠海分校师生通过多种形式关注“两会”动态,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围绕全民阅读、法治建设、环境保护、大学生创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热点问题开展研讨交流,畅谈感想体会。

        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明年还会继续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对此,北师大珠海分校图书馆馆长张晓峰深表赞同。他认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全民阅读的要求自然会有所提升。政府提出全民阅读,很有必要,这在世界上也是一种趋势。政治理论教研部易振龙博士认为,现在我们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一篇文章、去阅读一本书,也很难静下心来去体会这本书到底给了我什么养分。他表示,强调全民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至少在国家重视层面上,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采访中,张晓峰、易振龙都不约而同地指出我国国民阅读量偏低,并对此表示担忧。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在2005年首次降至50%之下,虽然在2007年以后逐年回暖,至2009年再次回升至50%以上,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纸质图书阅读率为57.8%,实现连续7年稳步回升,但仍处于偏低水平。基于这一不容乐观的现实,两位老师建议,要通过各种举措,将全民阅读落到实处。

        政治理论教研部的祁润兴副教授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全民阅读的理解。他说,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对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既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人间正道,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政府建设与立法法的修改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并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于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自我约束,法律与行政学院副院长肖杰教授表示肯定。他认为,权力不受约束就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这是所有公共权力共有的特征。行政权力作为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约束。多年来,我国的行政权力过于膨胀,法外用权、恣意用权等现象时有发生。“有权不可任性”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对行政权力进行约束的形象的说法,法治政府建设可以防止权力不受约束现象的出现,对行政机关来说,包括中央政府和任何一级地方政府,法无明文授权不得为。

        此外,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5日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中国15年来首次修改立法法。修改后的立法法关于授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规范授权立法、明确税收法定原则等六大亮点引发关注。

        立法法的修改是肖杰教授最关注的两会议题之一。他认为立法法的修改是我国依法治国实施的重要基础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划了依法治国的路线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因此践行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立法法的修改完善至为重要。

        另外,立法法也是制定良善之法的保证。肖杰指出,法治的内涵有两个,其一是法上无权,其二是良善之法。依法治国首先要有良善之法,而良善之法如何制定?元法(宪法)、基本法律、一般法律、法规、规章、单行条例、规范性文件等的效力等级需明确,这些都是立法法所要规定的。立法法规范了“”的制定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

        对于修改立法法的意义,肖杰认为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赋予了地级市(辖区的市)的立法权,实现了地方立法权的“扩容”;其次,强调了立法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意见,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了保障;再次,进一步强调了税收的法定原则,避免税收的“随意性”;最后,规范了行政机关制定规章的行为。

        环境保护

        环保话题在今年两会上尤为引人关注。习近平3月6日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则在记者会上表示,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为此,他指出,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

        不动产学院的胡嘉骢博士对于政府报告中提出的“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印象深刻。胡嘉骢从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这一宏观角度来理解重视环保的意义。他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必须采取各种具体行动落实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稳增长调结构就意味着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新常态下,经济的增长速度要逐步走向中高速增长,结构要调整,很多产业要不断升级,必须寻找新的动力。而就像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指出的,环保相关产业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需要各个环节和部门联防、联控来推动。直接收益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的监测、脱硫/脱销/除尘、环境治理第三方运营、污水治理、土壤修复相关领域都将得较快发展,间接受益更多的体现在特高压建设、新能源并网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等多个方面。

        工程技术学院的陈超博士则从微观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环保话题的理解。他说,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应该从小我做起。陈超博士认为,学习两会精神不能停在听报告、看文件、搞辩论上,应该从自己能做的地方起手,在高等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深深植入“绿色环保观念”,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他说,北师大珠海分校作为教育改革实验区,作为亚洲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广大师生在环保行动上应该走在全国高校前列,用切身行动解决国家倡导试点了15年尚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垃圾分类处理。为此,他还提出相关建议,如取消各楼层垃圾桶,垃圾定点投放;将垃圾分为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厨房垃圾、生活可燃烧垃圾、电池7类投放;由专业公司进行环境管理和资源回收;建立回收型环保学生社区等。

        大学生创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业”这个词出现了13次,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

        特许经营学院教师范大良认为,创业能够成为今年“两会”的高频词汇,总理为之不断地鼓与呼,确实令人欣慰,让人振奋!创业,从广义上来说是创立基业,是主动发起并坚持一项事业。但从通常意义上讲,创业是指以企业为载体、以正当手段获财富增值为目的的活动,需要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来开发所识别的商业机会并向社会提供顾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或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但不管是从无到有地创立企业,还是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NGO组织里工作,想要成就一份事业,并对所在组织和社会有所贡献,我们都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创造的能力和创业的干劲!

        但对于创业的风险,范大良也提醒大家,创业是一个促进新事物诞生与实现个人梦想的动人过程,但同时也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说,“走弯路”对于创业者而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政治理论教研部祁润兴副教授也提醒同学们,书虫创业,十年不成!究其原因,即便满腹经纶,头头是道,只不过是背诵了不少书本知识,掌握了许多逻辑虚拟的理论模型。而创业需要的真本领,是实实在在、活灵活现的聪明才智。要想创业成功,不吃亏,少走弯路,就必须历练出创新型、高智能的个体人力资源。只有那些既掌握了海量的书本理论,同时又擅长运用知识工具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能谱写出全球工商界的创业传奇。

        如何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呢?范大良说,创业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试错中调整,在实践中成长。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加深人文修养,做足知识储备;学习创业理论,掌握创业技能,健全创业心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从事兼职工作,加深对商业本质的认识,并尝试进入某些行业或领域;如果机会成熟,可以尝试进行创业的实践。

  祁润兴建议,要创业首先要有海量阅读,养成习惯,一日不读,一日不食;其次要反复尝试,提升智能,磨练意志,陶冶情感;最后就是关注国际前沿,冲进行业阵地,敢于屡败屡战。就像马云说的那样,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新兴产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将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学院吕威教授表示,政府对新兴产业的重视,将带来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大发展。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概念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兴未艾,这些都给传统行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大量传统行业必须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信息技术学院一贯重视新兴技术的研究,我们将把这些新兴概念融进我们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课程内容,在我们的专业研究方向上也将大力推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研究,多进行交叉学科的融合,将互联网思维跟其他学院的专业领域知识多结合。

        结合北师大珠海分校信息技术专业建设,信息技术学院教师罗思杰建议:一是围绕应用型本科的学科建设,着眼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争取在承接横向合作项目上有较大发展,实现学科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为地方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二是要不断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与发展,以应用科学研究为主线,强化科研市场化、产品化两个重点,密切跟踪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学科、专业与产业的衔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服务区域创新能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学校位于珠海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核心地带的地缘优势,要与国家级软件园区南方软件园以及周边各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及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争取交叉学科发展,凝练学科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