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中国政治学本科生学术研讨会

25.06.2023  16:44

6月10日,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高质量政治发展”为主题的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中国政治学本科生学术研讨会在大学城校园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高校50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学人线上线下参会。本届研讨会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旨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庆祝我校建校90周年,更好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和政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研讨会得到了 “政治学人”(公号)等国内新媒体平台的支持。

会议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中锋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岩、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熊建文、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贺东航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金红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王岩对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各位专家拨冗出席、大力支持本次学术研讨会。熊建文指出,本届研讨会在立足于学科特色和研究专长的基础上,探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积极构建开放创新的本科生学术科研氛围。他希望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能以更大的魄力、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本科生教育培养的探索,努力培养具有知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优秀大学生。

吴冠军指出,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政治学本科生论坛已经成为全国政治学青年学子学术研讨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学生收获新知,启发心智,交得新友有着重要作用。他宣布,华东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大夏本科生论坛将在今年下半年举办,并对国内高校政治学人发出了诚挚邀请。

任剑涛认为,华南师大和华东师大携手举办的本届研讨会非常具有战略眼光。本科生的教育有希望,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国未来的学术事业才有希望。他强调,本届研讨会引导本科生研究现实前沿问题、理论热点问题,使大家的眼光不仅投向现代理论的前沿,也投向国家发展战略。

贺东航围绕“坚持学术规范、提升研究水平”主题,指出政治学本科生学术规范和文献梳理能力的训练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未来政治学整体研究水平的提升。他希望,学术研究者要遵守学术共同体认可的学术规范,注意学习国外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开展研究。

王金红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是以本科生为主的一个定期交流的政治学学术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议题,这不仅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考量,也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新的理论思考、新的理论贡献。因此,探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高质量政治发展,这是新时代政治学的重大课题和学术使命。

胡中锋认为,本届研讨会以更具专业性、创新性、多样性的形式,将专业学习成果充分应用于学术科研之中。他希望,研讨会能够加深政治学青年一代的共同意识,打造共同的学术团体,以学术的确定性来应对当前世界的不确定性,并期待华南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主论坛主旨发言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子蕲主持。复旦大学贺东航教授作了“‘五年规划’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国家构建相关性研究”的主旨发言。他从“中国式现代化”置入“现代国家”理论的知识谱系中出发,指出中国现代国家构建也将以复线性、螺旋上升式重复出现。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王向民教授作了“传统政治概念再诠释的边界”的主旨发言。他深入阐释了“大一统”的内涵或基本知识,并剖析了“大一统”研究的演进、经验实证主义带来的理论挑战和传统概念再诠释的边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马雪松教授作了“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视域下的‘强省会’建设”的主旨发言。他提出,建设“强省会”,推动省会城市进行空间扩张型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全省乃至更大地区范围的高质量发展大局有重要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万晓宏教授作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四种模式及其可行性比较分析——基于国际关系史视角”的主旨发言。他总结归纳了二战后解决国家分裂状态的四种模式,并提出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未来两岸应相向而行,早日实现国家统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王清教授作了“政策为何有力执行:压力传导的解释框架——以地方机构改革为例”的主旨发言。她提出了三个维度,分别是高位推动形成政治压力、通过科层动员形成体制内的共识,以及压力传导机制在监督考核上的压茬推进,解释了中央政策为何得到有力执行的原因。暨南大学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刘义强教授作题为“‘侨乡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机制”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对侨乡的研究,能够通过对整个国家的侨乡化过程,实现了对资源要素、人力的全球配置和生产发展,最终实现今天的中国经济奇迹。为此,需要加强“侨乡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关系及其意义的研究。

评论交流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王逸帅副教授指出,六位教授从不同的维度分析了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整个内容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延展性。她强调,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已经从海派的政治学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产生的阶段,这需要中国实践的理论解释和观察。在我们的自主性和世界对话之间,如何实现进一步的同频共振,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王金红对六位嘉宾的主旨发言逐一作了详实的学术评论。他认为,贺东航通过五年规划细节因素的展开来讨论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国家建构的关系很有新意。王向民关于传统中国政治概念的阐释边界及其当代语义语用问题,是当下政治学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学术操守与学术良心的问题。马雪松强调“强省会”建设,对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来说,可能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但是过分强调强省会建设忽视省内均衡发展,未必能够推进地方的高质量发展。王清的分析框架从学理和逻辑的意义上看非常严谨,也可以考虑其他的一些竞争性解释。刘义强讲的“侨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重要作用,是政治学研究富有启发性的新议题。

任剑涛对六位嘉宾的发言做了高屋建瓴的评价。他指出,汇报的主题上有“大切口”,也有“小切口”;更有关系到整个国家发展,并从区域到国家、从国家到国际的扩展状态论证,因此政治学的研究选题可以非常丰富。而且,六位嘉宾的主旨发言为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学术交流和传承、发展做了很好的示范。

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和评论视野开阔,理论深厚,从世界与中国、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政治发展展开了深入、热烈、充分的研讨。

在分论坛报告阶段,与会青年学子和青年学者围绕“百年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构与政治制度化”“基层治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国际政治与比较政治”等5个分论坛主题展开专题汇报与深入交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委党校、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专家学者及《学术研究》学术编辑对会议交流论文进行了专业点评和研讨。与会者在激荡思想、收获新知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论文修改和完善的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回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高质量政治发展”的重大课题。研讨会结束后,主办方收到了多所高校大学生发来的感谢信,他们表示通过参加本次研讨会学习交流,收获满满,坚定了专心信心和学术方向。

作者/通讯员:阮思余 朱惠贞 韩春香 龙彬 | 来源: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编辑:卢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