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债神话”:最后一滴血各种“大招”

19.03.2015  22:36

  3月20日即本周五,希腊政府将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偿还一笔约3.5亿欧元的贷款,并对约16亿欧元短期债券进行再融资。对于在16日刚刚还完5.6亿欧元、政府资金已经即将告罄的希腊来说,又到了面临违约的“最后一滴血”模式。

  希腊债务危机自2009年以来屡屡抢得国际经济小头条,在经历了与欧盟的多方谈判、制定了一系列财政改革之后,希腊经济曾摆脱衰退重现增长,国债收益率也一度降至“可持续”水平,眼看距离摆脱援助只有一步之遥。

  然而,2015年1月25日,希腊左翼政治家阿莱克斯·齐普拉斯击败萨马拉斯当选希腊总理,新一届政府上台。年仅40岁的齐普拉斯不仅是150年来欧洲较小国家中选出的最年轻总理,更是第一个公开反对欧盟紧缩政策的欧元区国家首脑。

  于是乎,“神话之国”希腊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接连放招。

   大招一:不食嗟来之食

  一般来说,主权国家解决债务问题主要有违约、印钱和借钱三种方式。印钱就是发型大量货币,利用通货膨胀或贬值来降低债务价值,欧洲央行QE已于本周开启,但效果尚未显现;借钱就是继续寻求援助,这也是之前希腊所采取的主要方法;违约是最为可怕的一种结果,对于希腊而言,或将导致其退出欧元区并引发欧洲多国的连锁效应。

  但就在即将违约的节骨眼上,神话之国却高呼“不食嗟来之食”。

  在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三驾马车”(欧盟、欧洲央行、IMF)决定向希腊提供两轮共2400亿欧元救助贷款。作为条件,希腊承诺实施紧缩和改革措施,昔日政府也接受了包括紧缩财政、削减福利在内的救助条件。

  而新一届希腊政府总理齐普拉斯则明言要终止与“三大债主”的协议,认为希腊人在这项救助计划中遭到压榨,直接要求减免债务。有媒体将此段发言转换为大白话:“甭费那劲救我们了,咱把旧债免了吧!

  然后,债主们怒了。

   大招二:来来来,把二战的钱结一下

  对于减债的要求,德国的回答是“绝无可能”。总理默克尔1月31日接受德国《汉堡晚报》采访时说,希腊已获得国际债权人大幅减债,希腊已经由此得以少偿还数以十亿计欧元的债务。

  对于齐普拉斯的“希腊正遭遇人道主义灾难”说法,德国财长朔伊布勒更是直言:“债务数额没有任何谈判余地。而且我们并不是那么容易勒索的”——真可谓不留情面。

  德国是昔日2400亿欧元援助中的最大出资方,也就是最大“债主”,同时也是希腊财政紧缩政策的最大支持者。所以尽管出钱最多,但在希腊全国上下的形象并不好。

  同样的,德方对希腊的评价也越来越低,许多德国人认为“不应继续将纳税人的钱喂给希腊”。根据德国公共广播电台ZDF民调显示,52%的受调查者不想希腊留在欧元区,同时80%的德国人认为希腊政府“没有认真对待欧洲的伙伴国”。

  希德相互态度均十分强硬,两国财长甚至被媒体炒作出“隔空口水仗”的闹剧。尽管双方均及时澄清,但希腊资金日益短缺是难以回避的事实,想要避免债务违约仍需要“金主”们的支持,那该怎么办呢?

  “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给希腊造成巨大损失,希腊将向德国追讨赔偿金”,齐普拉斯在3月8日的一段发言再度引爆舆论。

  根据希腊政府的说法,二战期间,纳粹德国1941年出兵迅速占领了希腊,几年的战争给希腊带来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从希腊央行强行借走了一大笔无息贷款,至今有去无回。因此希腊认为德国应该支付1620亿欧元赔偿,而这笔钱相当于目前希腊所欠债务总额的一半。

  如果该诉求成功,希腊不仅能够避过债务危机,还能“逆袭”成为债主。对此德国的回应也是相当之快:“门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