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东莞初选490余项目带动投资近千亿元 提升全域品质
全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工作动员会召开
聚焦十大领域 提升全域品质
东莞“一心两廊三区四门户多节点”示意图。
东莞时间网讯 (全媒体记者记者 张安定 程玮坚)7月21日上午,我市召开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各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掀起提升城市品质的热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域层面,深刻把握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顺应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以“三年提升计划”为抓手,推动我市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作工作部署,要求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理顺机制体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推动三年行动计划进入“快车道”,形成加快城市品质提升的“自动波”。
市领导姚康、潘新潮、白涛、黄少文、黄耀成、张少康、罗军文等出席会议。
初选490余项目带动投资近千亿元
在会上,省住建厅厅长、东莞市副市长张少康系统解读了《东莞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的具体任务与工作要求。我市将以中心城区强化、魅力小城建设、交通设施提升等十大领域为重点,聚焦“一心两廊三区四门户多节点”重点区域,建立“三年提升计划”工作体系与统筹机制,打造综合承载能力强、文化内涵丰富、城市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
围绕重点领域与重点区域的建设,我市初步选定第一批次城市建设项目490多个,预计将带动市镇两级财政、市场、社会各方投资接近1000亿元。我市成立了由梁维东为组长的东莞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建设项目、工作制度和考核结果,协调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会议提出了三年提升计划的分期目标:2018年6月前,优先推动试点集中示范,争取在点上有所突破,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并逐步在全市铺开;2019年年底,全市城市品质提升取得显著成效,并研究启动下一个周期的城市品质提升计划,探索形成滚动机制。
牢固树立全面、全域提升的概念
提升城市品质是我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八大调研专题之一,被列为更高水平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加以推进,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吕业升指出,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是东莞社会转型、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的需要。当前,东莞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型中的企业和人对城市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东莞的地缘特点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决定了其应该以更高的品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城市之间的竞合,满足群众对城市建设、交通出行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吕业升强调,东莞的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要把握好城市的空间面积不大、发育相对成熟、交通框架基本形成、滨水特点突出等特质,牢固树立全面、全域提升的概念,统一道路、绿化等建设标准,强化“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意识,以绣花的功夫来管理城市。同时,要突出特色,加强统筹。
吕业升强调,现代城市的更新改造、完善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切块负责,要着眼全市和长远,构建全面、全域层次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实施机构建设,注重内、外部专业力量的参与,确保三年提升计划落到实处,尽快见效。
形成加快城市品质提升的“自动波”
会上,梁维东针对十个重点领域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逐一明确具体要求。梁维东要求,要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各镇街(园区)抓紧推进自身的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要通过投融资创新和城市经营,有效解决城市品质提升所需的资源问题;要通过高水平策划、高质量建设,切实提升城市内涵和城市品位;要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切实提升项目审批效率;要通过利益机制和创新突破,有效解决征地拆迁等核心难题。
梁维东表示,市政府已成立城市品质三年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事项、建设项目等的统筹协调;各牵头部门和镇街(园区)也要成立专责小组和工作小组,把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参照市“项目库”的做法,镇街也要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
梁维东强调,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时间跨越长、责任主体多、涉及项目多、所需资金庞大,必须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理顺机制体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推动三年行动计划进入“快车道”,形成加快城市品质提升的“自动波”。
现场传真
吕业升谈今明两年工作重点
解决最关切问题 增强群众获得感
城市品质提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吕业升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吕业升强调,要着眼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有碍城市形象的事情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工作,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缓解、广深高速沿线环境整治完善提升、轨道交通TOD的开发、城市连片更新改造、关乎城市运行和形象的突出问题破解等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中心城区的交通问题日益受到市民关注。对此,吕业升表示,破解交通拥堵,既要考虑长远规划,又要着眼当前的改善,要对现状进行客观梳理和分类,从道路设计是否合理、微循环是否畅通等细节入手,探索专门的机构去负责,优化道路空间结构和区块功能分布。
实施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
推进广深高速沿线景观整治
会议印发了《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实施意见和第一批次初选项目汇总表(征求意见稿)》,对三年提升计划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部署。初选的490多个项目涵盖了十大重点领域和所有重点区域,其中,实施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推进广深高速沿线景观整治等工作备受关注。
关键词1 中心城区强化
推进鸿福路、东莞大道品质提升
初选项目显示,我市将加快南城国际商务区等重点单元建设,启动环同沙地区概念规划,强化多元功能融合,提升中心城区生产服务和生活配套水平。推进鸿福路、东莞大道两条轴线核心地段的综合品质提升,推进鸿福路站、旗峰公园站、东城站三个轨道交通节点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完善慢行系统,增设公共空间,树立城市核心地区的品质标杆。
同时,统筹开发“三江六岸”滨水空间,加强重点区段的功能引导与规划控制,推动莞城旧城区文化场所的活力复兴,引导滨江镇(街道)功能节点的产业更新。
多个路段拟建立交或下穿通道
加强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对主要拥堵点提出系统解决方案,提升综合交通服务水平。近期,我市将对四环路、东城东路—莞长路、东莞大道-东城中路、体育路、八达路、旗峰路等6条主干道进行交通整治,提升中心城区主干道服务功能;同时对银树路、金世纪路、金树路、金锡炉、泰和商业街等5条中心城区次支路进行改造、打通。
初选项目显示,市区多个路段拟用立交或下穿通道解决拥堵问题。包括,八一路钓鱼场立交及上元村路接环城路、东莞大道蛤地路口立交工程、石竹路下穿四环路工程、万江新城大道环城路立交、与轨道交通1号线同步的鸿福西路西延跨江通道等。
与此同时,开展市区街道品质提升“微改造”,推进核心地段交通“微循环”改造、停车设施建设和慢行系统完善。在慢行系统构建方面,我市计划在南城、东城、莞城、万江再建设13座人行天桥,远期还规划建设跨东莞水道接万江华南MALL的慢行专用桥。
关键词2 互联互通
全市将实施轨道交通项目11个
未来三年,全市将实施轨道交通项目11个、投资509亿元,高快速路项目5个、投资333亿元。今后数年是东莞交通设施大建设、大跨越的关键时期。随着赣深客专、深茂铁路等铁路,莞惠城际、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等城际轨道,以及地铁1号线等的加快规划建设,东莞未来将形成铁路、城轨、地铁互联互通的新格局。
同时,从莞高速、深圳外环、莞番高速、环莞快速路、虎门二桥等高快速路桥也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全部建成后东莞“五纵四横六连”的高速路网、“8”字形环城路网+多条放射状的市域快速路格局将更加完善。
关键词3 环境提升
推进广深高速沿线景观整治
我市将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部署,近期重点推进广深高速东莞段沿线景观整治,并在“两廊”沿线建设若干精品片区,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动脉。
到2020年新建湿地公园11处
会议提出,银瓶山、大屏嶂、水濂山、大岭山等几大森林公园,要加快完善区内的游览路径、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抓紧推进相关景区景点的升级改造项目,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绿色休闲场所。与此同时,要加强湿地公园的保护恢复,注重把公园建设和水系治理、水污染整治结合起来,两年内新建湿地公园2处,到2020年新建湿地公园11处,加快完善景观与游览等设施,积极营造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美人居环境。
关键词4 公共设施
三年新建扩建55所公办校园
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6年,全市在校生总数年均增长7万。针对逐年增长的学位需求,会议提出,一方面要适应形势发展,通过新建、扩建一批学校,有效增加学位供给。3年内全市计划新建扩建55所公办学校(幼儿园)。
其中,今年新建扩建21所公办学校(幼儿园),2018年新建扩建27所公办学校(幼儿园),2019年新建扩建7所公办学校(幼儿园)。另一方面要加强工作创新,通过引进更多的优质民办学校、实行民办学位补贴等,有效推动学位扩容,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
推进区域中心医院建设
积极推进区域中心医院建设,大力提升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塘厦医院、常平医院和麻涌医院的建设水平,提升区域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周边镇街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关链接
【重点领域】
中心城区强化
魅力小城建设
美丽幸福村居建设
交通设施提升
市政设施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城市更新
TOD综合开发
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
城市管理提升
【重点区域】“一心两廊三区四门户多节点”
(一)“一心”
“一心”是指中心城区,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核心区域。实施强心战略,以城市轨道2号线、鸿福路—八一路—松山湖大道两大城市发展轴线为统领,以沿线若干重要城市功能区的提升为抓手,不断强化中心城区的综合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适度提高首位度的目标。
(二)“两廊”
“两廊”是指东莞沿广深高速和新城大道—生态园大道两条区域创新走廊。在城市建设中,通过有效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和项目向两条区域创新走廊集聚,近期重点推进广深高速东莞段沿线景观整治,并在“两廊”沿线建设若干精品片区,强化“两廊”对东莞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三区”
“三区”是指松山湖(生态园)、滨海湾新区和水乡新城,是市委、市政府明确的重大战略发展平台,也是未来城市开发的主战场。通过城市更新、TOD综合开发等途径,进一步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突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城市战略新高地,打造东莞未来发展的增长极。
(四)“四门户”
“四门户”是指东莞火车站、虎门高铁站、东莞西站以及松山湖北站4座轨道交通枢纽站,属于进入东莞的“第一印象区”。近期重点完善站场设施,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整治站点周边环境,提升东莞城市形象。
(五)“多节点”
“多节点”是指重要的对外联系站点、各镇(街道、园区)近期重点打造的连片示范区等功能节点。结合各片区的产业特色、环境特色以及文化特色,充分调动镇(街道、园区)的积极性,集中资源打造若干特色节点,形成全市共建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