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帮扶 硕果初显——广州对口帮扶连州周年巡礼

15.07.2014  18:02
  (图/文 肖学坤 欧阳贻法)时值广州市驻连州扶贫开发“双到”周年之际,由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组成的省、市新闻媒体采访团赴连州实地采访。所到之处,耳闻目睹,让记者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一年来,路径多元的扶贫“双到”,“输血式”与“造血式”扶贫的有机结合,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对口帮扶的连州市25个重点帮扶村累计筹集帮扶资金达11640.65 万元,累计已投入帮扶资金9934.16万元,启动实施帮扶村集体经济项目56个,预测今年年末平均每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8万元,比2012年年末相比增收9.64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2483.33元增加到5464.96元,提前实现省下达的指标。

  成绩的背后有好多感人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发掘。

   镜头一:实施“靶向疗法”,真扶贫,扶真贫。

  摸清底数是帮扶工作的第一步,驻村干部通过进村入户,按照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3480元以下的标准,进行地毯式排查,将确定的贫困户在村委会公示,并把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录入省扶贫信息系统,明确帮扶具体办法,将“谁去解决脱贫,解决谁的脱贫”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

  在连州市星子镇联西村扶贫办公室里,档案柜里整整齐齐摆放着341个文件盒,周边摆放着12张看板,有“驻村干部日工作计划管理看板”、“贫困户动态管理看板”、“贫困户分布地图”、“联西村产业分布地图”等等,这些工具的制作者正是联西村驻村干部夏强,作为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派驻联西村的扶贫干部,夏强将自己企业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了扶贫工作中。

  核准贫困户数据,依据PDCA手法为每户贫困户制定可量化、看得见、落得实的具体措施,对贫困户进行分类管理,明确每类贫困户沟通机制,制作贫困户分布地图,建立贫困户访问记录簿,在一系列企业化管理措施出台后,联西村的扶贫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镜头二:一村一策,精准扶贫

  长效扶贫不是一道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复杂的立体几何题,由于实施“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广州和连州联手把这道复杂的立体几何题解得非常成功。

  各路“神仙”,各显神通。

  潭岭村是连州水晶梨的主产区,多年来,由于生产标准不统一,产品销售各自为政,增产不增收的情况长期困扰当地群众,广州市纪委驻村干部曹翔得到了“大后方”的支持,着力从源头抓起,组织群众成立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广州市江南水果交易市场免费为潭岭村水晶梨专业合作社提供两间交易档口,实现产地到市场点对点对接。今年7月15日在广州荔湾区举办连州水晶梨推介会。预计今年水晶梨销售收入将翻番。

  荔湾区多宝街、海龙街借助广州市黄沙水产市场的销售优势和帮扶村的资源优势,投资50万元启动石马村兰管水库网箱养鱼项目;荔湾区东漖街与共建单位在辖区内荔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立连州市名优特产店,展示销售连州特色农副产品;荔湾区中南街、逢源街共同帮扶的前江村,把葡萄园和砂糖橘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提前解决销路问题,效果可期。

  连州市东陂镇西塘村村委会是一个年集体收入不足300元的“空壳村”。为扭转这种困难局面,承担帮扶任务的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华林街办事处,在经过多次反复论证、沟通、反复协商的基础上,决定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互补,在东陂镇米可皮具厂改、建项目上进行投资合作,建立扶贫企业与贫困村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实行产业帮扶示范带动,实现村集体脱贫工作目标。

   镜头三:用心扶贫,全身投入。

  这是发生在广州扶贫工作队驻粤北连州市大江村“两李”搭档的故事,大李叫李汉华,小李叫李达文,两人都来自广州市荔湾区的街道办事处。

  就在“两李”的建档立卡与遴选扶贫项目等工作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突然,“两李”家中年过花甲的老父亲都先后住院动手术了。

  有道是:“忠孝不能两全。”一边是驻村帮扶工作的繁杂,另一边市家中亲人的病痛,但是,我们的“两李”硬是忍着悲痛,默默地坚持驻村工作。

  尤其是“大李”,直到手机屏幕显示了“父亲病危”的消息,他才不得不跟“小李”交代好手头上的工作,匆匆搭上南下的过路班车,赶回广州医院最后见上老父亲一面。

  老实说,如果不是亲临现场耳闻目睹,真的无法体会到驻村扶贫干部的艰辛工作。

  走进大江村,我们从“两李”身上看到了广州扶贫工作队的影子。他们都在老区帮扶第一线,一样的忙活,一样地默默奉献,一样地与农民共同生活,甚至是一样地经受着“忠孝两全”的历练。

  潘旭新是来自广州的驻村干部,驻东陂塘联村已经一年多。在驻村期间,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去年11月,塘联村成功启动了广州对口帮扶连州市的第一个实体经济项目——投资东陂大同环保机制炭厂改扩建项目,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在今后十年内每年为塘联村增加集体收入5万至17万元,将超过省制定的村集体脱贫标准。“扶贫工作不能走过场,希望这个项目,能带动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潘旭新说。

  采访的时候,潘旭新想通过一个玩笑道出了驻村生活的清苦。“这里蚊虫特别多,我们每天工作下班回来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人蚊大战”,晚上睡觉前也要先进行一次睡前肉搏,直到把蚊帐里的蚊子全部清剿后,才能放心睡觉,很多时候半夜还要起来清剿n次。”后来上级领导为他们配置了一些家具、家电等生活设施,驻村条件才得到较大改善。

  “当我刚到共和村时,有部分群众认为我来自大城市,不可能适应农村的生活”广州市财政局驻共和村的黄钊对记者说,“群众的质疑让我让我顿时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一年来,他们深入基层,了解群众诉求,将群众普遍关心的通行难、就医难、灌溉难等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着力在修复龙凤迳受灾桥梁、新建村卫生站、改造“三面光”排水渠上给予建设资金帮扶。特别是龙凤迳桥梁受灾损毁后,给群众的正常通行和生产资料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群众反映强烈,他马上调整帮扶计划,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在群众急需的地方,桥梁修复后,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群众也越来越支持配合他的工作。

   镜头四:全面帮扶推动县城经济发展。

  荔湾区利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优质资源,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方式,推动连州公共服务提升水平,荔湾区教育局安排区内18所优秀中小学校和连州市的17所对应中小学“结对子”实施教育帮扶,通过组织当地教师进修培训,成立名师工作室、选派优秀教师到当地支教等方式帮助当地发展中小学教育。

  一年来,广州市经贸委、市协作办、市贸促委及荔湾区共组织了28批广州及荔湾企业家代表团约500多名企业家到连州实地考察投资环境和洽谈投资项目。荔湾区帮助引进了广州海斌食品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清远民族工业园建设厂房,计划7月份首期建成投产,此项目可带动当地劳动力260人。

广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采访谭岭村水晶梨种植农户

广州记者团采访联西村烤烟种植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