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下团组有哪些讲究:不要请求合影或索要签名
每年两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下团组”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在团组的讲话往往透露出当年中央的发展思路,与代表们的互动也成为观察地方发展方向的“窗口”。
每名常委去6至8个团组或界别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三次全国两会,每名常委一般参加6至8个团组或界别的审议或讨论。
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的三次会议,每年3月5日上午人代会开幕,下午各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多数常委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加所在团组的审议。但也有例外,比如李克强今年3月6日上午参加了他所在的山东团的审议。
七位常委都是全国人大代表,其所在的代表团,大多与其出生地和任职履历有关。习近平曾任职上海市委书记,张德江、俞正声曾分别担任浙江、湖北省委书记,刘云山曾长期在内蒙古工作,王岐山曾担任北京市长、张高丽曾任天津市委书记。
此后的会期,七位常委分别参加其他代表团审议,每年下的团组一般不重合。比如,今年人代会习近平参加了江西、广西、吉林团审议,去年到广东、贵州、安徽团,2013年则参加了辽宁、江苏、西藏团审议。但连续三年,习近平都参加了解放军代表团的审议。
2014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当年的人代会上,习近平参加了广东团审议。今年面对“新常态”,李克强选择来到经济大省江苏团。经历了“塌方式”腐败的山西,迎来了中纪委书记王岐山。
除了人代会,七位常委会到政协界别参加讨论。习近平今年来到民革、台盟、台联,李克强来到经济、农业界,张德江与港澳地区委员一起讨论,俞正声来到宗教界和文艺界,刘云山参加总工会、福利保障界讨论,王岐山参加民建、无党派人士界别讨论,张高丽来到科协、科技界别。其中,李克强连续两年参加经济界和农业界别的联组讨论;张德江连续两年看望并与港澳地区委员一起讨论。
会议现场一般有8至10名代表发言
除全体会议或媒体开放日外,人代会各代表团往往在驻地举行团组会议,但常委“下团组”的地点,一般都在人民大会堂。大会堂内有以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命名的会议厅,比如北京厅、上海厅、香港厅,这里是常委“下团组”的会场。
据公开报道梳理,常委“下团组”的流程大概是,常委们向代表们简单问候,然后听取代表的发言,最后讲话。各代表团会安排8至10位发言者。发言者通常来自不同领域,既有省市一把手,也有基层代表。
3月10日上午,王岐山参加人代会山西团审议。“说实话,当时特别紧张,手心一直在冒汗。”全国人大代表董林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他第三次来北京参加大会,但能这么近距离、面对面地向中央领导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是第一次。
当日早7时从驻地万寿庄宾馆出发前,董林才得知自己要发言。同时,工作人员提醒他,发言要注意时间。记者从江苏、山西、上海等团组了解到,常委下团时,要求每名代表发言一般在七八分钟左右。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审议,经常会穿插常委与代表们的互动。习近平参加上海团审议时,人大代表曹可凡提到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引出了习近平与作家路遥的一段往事。
八项规定影响下,送家乡特产“被叫停”
往届两会上,曾有代表给常委送上家乡特产,比如有常委收到过一篮子马铃薯和老乡缝制的鞋垫。审议开始前,一般安排代表们与中央领导合影。
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下,最近三年的常委“下团组”,与以往有些不同。常委下团前,代表团团长一般会向代表们介绍与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审议报告的须知。比如,审议时不要请求与中央领导同志合影或索要签名,不要向中央领导递送与会议无关的物品,比如地方特色产品,少数民族代表可不穿民族服饰。
新京报首席记者 关庆丰
实习生 沙璐 黄丹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