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广东经济初现六大新趋势

02.03.2016  21:28

经济 发展新常态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判断。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经济发展较早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全省经济工作必须遵循的大逻辑。前不久,广东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新常态下广东省出现的六大明显趋势性变化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了给广东省广大干部群众更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趋势性变化、更加科学谋划和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提供借鉴,从今日起推出“新常态下新趋势”专栏,围绕调研报告揭示的六大新趋势,开展持续深入的报道。敬请垂注。

新常态下新趋势

广东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态势凸显。

省政府日前组织省有关部门开展的一组专题调研成果显示:我省当前已出现工业产业分化、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民营经济领先发展、资本有机构成变动、生产性服务业高增长、企业加快“走出去”等六大趋势性变化。

专家指出,对六大趋势的预判和分析,不仅佐证了广东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判断,进一步深化了对经济新常态深刻内涵和运行规律的认识与理解;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对广东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将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率先进入新常态,初现六大新趋势

调研报告显示:广东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特征明显,出现了六大发展新趋势。

趋势一: 工业产业分化 。2014年,我省全部工业增加值29144.15亿元,占全国的12.8%。作为一个单独经济体看,我省工业增加值排在世界第14位,制造业增加值排在世界第五位。近年来尤其是 金融 危机以后,市场环境、技术进步、要素条件、资本积累等情况的明显变化,促进我省工业产业出现分化。

根据2012―2015年各行业发展情况,对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制造业31个大类行业中,计算机、通信等9个大类行业分化为高速成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14个大类行业分化为中速成长,石油加工等8个大类行业分化为低速成长,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38.3%、40.4%和10.9%。总体上呈现高技术制造业整体趋升、战略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传统行业明显分化的特征。

趋势二: 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作为外贸大省,广东加工贸易总量规模在继续稳居全国首位的基础上,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产品生产方式向以“委托设计+自主品牌”为主转变,销售结构由国际市场为主向内外销发展转变,市场结构由主要依赖传统市场向传统和新兴市场均衡发展转变,企业结构由外资主导逐步向内外资协调发展转变,规模结构由中小企业为主向大企业为主转变,总体上初步实现了由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相结合转变。

趋势三: 民营经济领先发展 。随着转型升级成效开始显现,广东民营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提升,创新步伐加快,作用不断提升,地位逐步提高,领先优势凸显。从增加值看,“十二五”时期我省民营经济增速均高于全省GDP增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高于50%,已成为广东经济的主力军。从进出口看,“十二五”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远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一。从 投资 看,民间投资动力显著增强,成为社会投资的重要来源。2015年前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比全省高3.5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贡献率达60.8%。

趋势四: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 。多年来,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广东资本的技术构成快速上升。工人人均拥有的固定资产从1978年的0.65万元/人增至2014年的29.97万元/人,提升了45.1倍。工业4.0、大数据、智能制造推动了广东制造新一轮技改,将继续促进资本技术构成上升。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例,据统计,我省2014年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装备产值约3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值约100亿元;2015年机器人保有量可达4.14万台,其中新增需求约1.82万台,占全国新增需求总量的1/4,粤产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000台左右。

趋势五: 生产性服务业高速增长 。自2013年起我省服务业占GDP比重连续3年超过工业占比,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明显的高增长趋势。2010―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年均增长4.3%,高出全部就业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从新增市场主体看,2014年全省实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524.2万家,比2010年增加213.8万家,占全省新登市场主体的69.3%。从经济效益看,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企业营业利润2265.3亿元,增长24.1%,增速居全国首位,远高于其他省市。

趋势六: 企业加快“走出去” 。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共设立境外企业6492家,遍及全球129个国家(地区),境外投资存量达601.2美元。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整合,如今广东不仅涌现出华为、美的、格力、中兴、TCL、农垦、广晟、粤电等一批有实力、有品牌的跨国经营企业,并在局部领域正逐步从国际产业链的参与者向主导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