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楚:新常态下开创粤非经贸合作新局面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广东与非洲经贸关系一直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粤非双方借助广交会等平台在经贸、人员等领域交往日趋频繁, 2013 年双方进出口贸易额达 447.5 亿美元,约占中非贸易总额的 1/5 。
展望未来,广东与非洲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发展思路上有很多契合与互补之处,广东应借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充分发挥与非洲在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改善经贸结构、加强在制造业、能源资源、基建、旅游、农业、人文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为粤非深化经贸合作夯实基础,开创粤非经贸合作新局面。
粤非经贸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在我国不断促进中非合作的大背景下,正在经历产业转型的广东开放型经济,抓住契机,充分利用广东与非洲在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互补性,不断加强经贸合作,促进贸易发展,拓展投资领域,使合作成果惠及双方,不断提升广东与非洲的经贸交流合作水平。
近年来,粤非就加强双边贸易投资合作不断达成新共识,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已延伸至科技、农业、金融和旅游、矿业、可再生能源等多个领域。广东已将非洲作为广东产业海外投资的优先目的地,鼓励和支持省内大型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赴非洲参与工业化进程。当前,粤非双方正在共同推进跨境本币结算和互换等金融合作、核电合作,以及推动开展非洲区域航空合作等事项。广东正致力于支持非洲提高工业化水平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推动非洲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和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我国传承“丝绸之路”精神、倡导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战略决策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非洲,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区域,对广东“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粤非经贸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非时曾表示“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中非合作要打造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区域航空三大网络。可以预计,未来粤非经济贸易合作仍然存巨大发展空间。
(一)非洲将是广东企业投资新热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促进经济发展、鼓励外来投资的政策不断出台,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以及人口红利成为非洲的突出优势。非洲的三大自由贸易区包括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以及东非共同体,这些地区性自由贸易区将合并成“非洲自由贸易区”,覆盖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整个非洲大陆,随着非洲中产阶级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政治和金融稳定性的逐渐提升,非洲自由贸易区可以与其它贸易区洽谈自由贸易协议,预计消费支出将增至2020年的1万亿美元。
非洲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几年海外投资的新热点。摩托车、电视机、手机、纺织品等越来越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在遥远的非洲正成为畅销产品。因此,粤非经贸仍存巨大的发展空间。
拥有8亿人口的非洲市场不但广阔,而且充满商机。当地工业普遍落后,大部分商品依靠进口。在北非,“中国制造”的生活用品备受欢迎;东非由于比较偏重农业,来自我国的塑料制品和农产品的市场非常广阔;而在南非,我国的轻工业和纺织产品都是畅销商品。
广东与非洲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即在工业、贸易、市场、资源上的高度互补。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家电、电子等产品的需求量都很大,而这恰恰是不少广东商人忽略的巨大市场。当前广东一些制造行业已进入产能过剩与微利时代,如家电行业中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国内市场需求已近饱和。同时,广东原有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正在逐渐失去。而非洲除了具备低廉的劳动力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消费市场。经历较长时间市场洗礼的广东家电、纺织品、服装、IT产业、手机、集成电路和农业等产业已经在海外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一大批中国企业如华为、中兴等已在加快建立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
随着非洲越来越向世界打开大门以及我国与非洲经贸往来的蒸蒸日上,到非洲投资办厂将有成为广东今后投资非洲的主要形式。未来5到10年将是广东企业投资非洲的“黄金时期”。
(二)出口非洲的高附加值产品迅速增加
按照目前的经贸发展态势,我国将在几年后取代欧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非贸易产品和种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国向非洲出口的高端机器、通信设备、电子和电气设备,以及机动车辆等产品在迅速增加,这些高端产品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出口非洲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产品出口,我国能更多地参与非洲的基础建设,对非洲能源及矿产勘探行业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对资源需求强劲,也在积极寻求中东以外的能源和矿产来源,资源在未来数年仍将主导非洲对中国的出口。目前,我国约三分之一的石油进口来自非洲。资源出口给非洲带来了急需的资金,但非洲各国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希望降低对资源出口的过渡依赖。
近年来,非洲各国正纷纷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本国经济,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我国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对非洲的道路、铁路、港口、机场和电厂作出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非洲每年约为900多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基础设施的发展将提升非洲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
非洲食品加工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非洲拥有全球60%的未开垦可耕种土地,通过推广科学农耕技术提高生产力,然后对农产品进行食品加工,再销往整个非洲和全球,就可以为非洲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正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建设所带来的耕地压力,必须大量进口农产品。非洲也有可能成为我国下一个农产品主要进口来源。
(三)非洲中产阶级正在迅速崛起
非洲大陆中产阶层的的崛起是近年来出现的另一大趋势。非洲南部地区的消费支出将从2010年的6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万亿美元。这恰恰可以满足中国的高价值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需求。
我国企业已开始进入这一尚未开发的消费者市场。目前“中国制造”汽车,正与来自日本和欧洲的厂商展开竞争。同样,我国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和家电品牌也在与韩国和日本产品争夺市场。
此外,我国企业也在进一步融入非洲各国,他们不仅建立了中非贸易网络,还为非洲各国之间,以及非洲与全球提供了贸易网络。许多企业也在考虑将制造基地迁至非洲,以贴近当地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出资在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毛里求斯和埃及建立出口特区。
非洲大三大自由贸易区拥有超过6亿人口,其中大多数为年轻人,GDP总量达1.2万亿美元,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未开垦土地最多的地区。随着非洲中产阶级人数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私人消费在GDP增长中比重的增大,这些因素在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粤非贸易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人民币将成为非洲的核心货币
快速发展的中非贸易、不断增加的企业投资以及我国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的财务援助和补贴贷款,为人民币在非洲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一种认可的贸易结算货币,非洲各央行也将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随着我国逐渐放宽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将日益增加。
中国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的战略支持、非洲中产阶级的崛起及中国价值链地位的提高正在释放市场潜力,并为经贸发展提供动力。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非洲有望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以及我国食品供应的主要来源地。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也可能成为非洲央行外汇储备的核心货币。可以预计,粤非经贸合作将迎来一个可持续、多赢的新局面。
为深化粤非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虽然粤非经贸合作在诸多领域卓有成效,贸易投资合作在不断扩大,但粤非经贸合作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存在合作结构不够优化,投资合作相对较少、参与程度不深等情况。广东企业在非投资也同样面临挑战,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企业在非洲融入当地观念的程度还比较低,企业的管理方式简单和粗放,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高,个别企业在非洲经营不规范,甚至出现不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等问题。非洲部分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制约了粤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为了不断提升粤非的经贸交流合作水平,需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经贸合作的发展环境。
(一)加强粤非高层经贸交往
粤非高层之间加强互访,有助于加深双方了解,巩固合作基础,同时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协商机制,经常就重大合作问题和双边关系进行磋商,争取达成共识,在利益趋同下共同应对各类挑战。随着美欧发达国家加强对非洲的投入,我国在非洲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更重要的是,国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一些人仍然用冷战思维来看待中非关系,对我国的对非政策进行攻击和诋毁,给中非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干扰。尽管国际局势、非洲局势以及广东的情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粤非发展的共同利益。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情况下,粤非高层应一如既往地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发展双方经贸关系的重要保证。在注重加强粤非高层交往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推进与非洲民间组织、媒体智库等交往与合作。
(二)推进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广东在非企业仍较多集中在贸易、工程承包等低端领域,一定程度上出现与非洲人争利现象,导致双方摩擦增多。而在物流、电力、能源、航运等高端和战略性行业,以及管理、运营等核心经营环节,广东企业涉足不多,从长远看不利于广东企业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优化粤非经贸结构。一是应尽量避免广东产品对非洲当地民族工业产生的冲击。要加快广东产品的升级换代,主动引导企业由生产粗放型、低附加值型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转变,也为非洲国家的同类产业让出一定的生存空间,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二是为了避免粤非双边贸易摩擦,要鼓励引导广东有优势的企业到非洲国家进行投资办厂,将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当地有一定市场的制造业转移到非洲,这样即可以增加非洲当地的就业机会,又解决了贸易摩擦问题。三是在同等条件下要积极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为非洲国家的经贸发展争取到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环境。为了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可以探索对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商品实施免关税待遇,以此鼓励非洲国家向广东的出口。四是对非合作中既要加强与非洲在基建、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合作,也要重视与非洲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的合作。
(三)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指导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已发生了的深刻的变化,广东对非洲的贸易政策也应做出相应调整,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有差别的国别政策,以适应不同国家市场的变化。广东相关部门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广东企业了解非洲市场的特点以及非洲国家的政策法规、文化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在贸易投资过程中要尊重各国的习惯和风俗,尽量满足其市场需求。在开展贸易之前,企业还应事先进行市场调查,聘用当地管理人员管理地方分公司,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从而减少广东出口企业在非洲市场上的风险。
为了维护粤非正常的经贸关系,还要整顿和规范广东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非洲的竞争行为,对于故意扰乱出口市场、低价倾销的企业则要给予严厉查处,引导广东企业走良性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还有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为粤非经贸活动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牌
目前广东一些企业在对非洲的贸易投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非洲穷国比较多,人均GDP比较低,购买力水平差,在对其贸易时无需考虑商品的质量和品牌,却忽视了许多非洲的市场是开放的,进入这些国家的中国商品,既要与其他新兴国家的产品竞争,又要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开展竞争,由于在出口产品质量和品牌上没有下够功夫,而失去了一些传统的市场。因此,广东企业要克服自身观念和经营策略上存在的误区,要明白虽然产品有高中低档之分,但要做到同一档次的产品质量最好,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从长远考虑,要有确立品牌质量意识,广东企业要加大对自身品牌的宣传,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广东产品在非洲的竞争力。
(五)完善在非洲投资设厂的扶持政策
为了鼓励广东企业增加对非洲国家的投资,政府应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为广东企业提供安全保护和投资指导。同时,广东企业通过在非洲投资设厂,还可间接扩大对美欧市场的出口。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对非洲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优惠政策。我们可以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引导广东企业在非洲投资设厂,然后通过非洲市场,向美欧市场出口,这不仅有利于转移部分行业和化解产能,如服装纺织品出口过快增长导致的广东在欧美市场的贸易摩擦压力,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粤非经贸合作的领域,推动双方经贸的快速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在非洲投资设厂政策,为广东企业在非投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