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合格 还有哪些心理路障需清除?

10.12.2015  03:49
三年时间过去了,还有哪些观念在悄悄影响着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一起来看看。

  

   核心提示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从严治党释放出强大能量。过去官场上、党员干部中间认为的“小问题”“潜规则”,以及种种理所当然都成为严厉治理的对象。三年时间过去了,还有哪些观念在悄悄影响着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一起来看看。

   不为”观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很多党员干部出于规避责任和风险的考虑,产生了消极抵抗的思想,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不作为心态:既然干事存在风险,索性少干、不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单位,“不敢贪腐,也不干活”;对群众,“不拿好处,也不办事”。这些负面想法和做法的蔓延,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公仆情怀,懒政、庸政也随之而来。

  河南省纪委在作风满意度的调查中曾询问,“您认为当前当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哪些问题最突出”,62.0%的人表示是“不作为、慢作为”问题,50.3%的人认为是“事难办”问题。

  面对这样的“不为”心态,有什么办法能够破呢?严肃考核机制或是行之有效的策略。“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政府部门必须恪守的原则。在干部考核上,科学设置考核标准,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在干部任用上,体现“为担当者担当”,避免“干活越多,得罪人越多”。

  —— 点评 :从以前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如今“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都是不作为现象。必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克服“不为”观念,把履行岗位职责作为个人应尽的义务。

   敷衍”心态:对上级和群众两头忽悠

  在“八项规定”三周年之际,有媒体报道,有的为民办实事通道徒有虚名,实事虚做。“市长热线”将市民投诉反馈给部门,却被一些人对上级、对群众两头敷衍;有的把材料汇报当做成绩,虚事实做,把说的当成做的,把想法当成现实,把思路当作成绩,在一些地方形成了“材料政绩”和“统计政绩”的现象。

  其实关于各类政府网站或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的“僵尸”化,很多人深有体会。虽有设置,但却是摆设儿、样子货。通过这些渠道想反映一点情况,要么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要么就是永远不变的“您的问题已收到,我们会尽快处理”,然后接着杳无音讯。

  这样的敷衍、搪塞举动,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严重破坏着干群关系。

  还有一些“忽悠”是联动产生的,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往往在上面。上面决策时的官僚主义,往往会导致基层落实时的形式主义——拍脑袋的决策,基层落实不了,只好弄虚作假。

  —— 点评 :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以形式主义应对官僚主义,习惯于打擦边球、搞蒙混过关,这是典型的“忽悠”心态。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工作责任心,杜绝投机取巧,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

   官威”思想:耍威风、讲排场,刷权力的“存在感

  虽然官员应当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但“官本位”思想、“当官要有官威”的想法在一些干部身上根深蒂固。在工作上除了作风粗鲁、霸道,还表现在“折腾人”上。遇到规定有自由裁量空间时,一些基层干部会寻求权力的“存在感”,要么把可走可不走的环节都让群众跑一遍,要么把事项拖到最后一天才办理。

  而群众最常见的官威,则集中在仪式、待遇上——前呼后拥、高接远迎,包有人拎、伞有人打。比如在调研过程中,有些基层干部为向上级来人表达敬意,跑到高速路口迎接,送到管辖地界才走。前来调研的领导起初会制止,有的后来也就顺水推舟了。

  对此,某省省委一位副秘书长说,去年她在参与省会城市一处大型烂尾楼盘的处理善后时,见到该市信访局局长的日常工作状态:只见这位局长半靠在椅背上,跷着二郎腿,在下属和群众面前,摆出一副说不出的傲慢和无礼。

  部分领导干部这种总觉得自己与周围人不同的优越感,在各类场合总想着刷一刷身份和权力的“存在感”的心态,不仅不会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反倒会令群众产生厌恶心理。

  —— :做官摆架子、耍威风、讲排场,认为“水至清则无鱼”“迎来送往增感情”,这些都是传统的封建官场陋习,也是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摆正与群众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勿以小利而沾之,勿以小情而徇私。

   局外人”心态:不把自己摆进去,对纪律选择性执行

  严以律人、宽以律己,对下级讲规矩、对自己讲宽容,这是典型的“看客”心态,也是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局外人”心理。

  对此,一些机关工作的普通人员深有体会:“现在一些领导,尤其是个别‘一把手’,天天嘴上讲纪律、讲规矩,却时不时地违反纪律、破坏规矩,让人难以接受。”有的领导对规矩、纪律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无视,“在车辆使用、财务纪律等方方面面都能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局部范围,作风建设力度存在层层“衰减”的情况。“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在省市县层面,作风建设抓得比较严、比较实,而到了乡镇基层,一些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不以为然,甚至是置若罔闻,造成了“肠梗阻”。

  除了“不把自己摆进去”的“看客”,还有习惯充当“好好先生”的“看客”。河南新乡市委原书记李庆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被追责的案例,就是这种“看客”的典型。有干部在谈起这起事件时说,“好人未必是好官,不愿得罪人,维护一个,失去一片。”也有干部说:“一把手不敢担当,不敢碰硬,一个组织、一个地方必定正气不彰、邪气上升。

   —— 点评 :严以律人、宽以律己,对下级讲规矩、对自己讲宽容,这是典型的“看客”心态。实践证明, “上行下效”是党风、政风乃至廉政建设的基本定律,只有从上做起、自上而下、以上带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才能树立正气、压倒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