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0后干部选拔硕博学历占八成 多从基层提任

25.08.2014  13:58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笔试现场。新华社 图

  “他们升了,有你认识的人吗?”当时政类微信公众号“伴公汀”抛出这样一个题目,并附上当天的上海市管干部提任前公示信息,总能引来很高的阅读量。

  公众关注干部提任,不仅仅在于是否有熟识的人被选拔任用;更重要的是,党的事业发展,关键靠人,靠一代代人薪火相传、一批批干部接续努力。

  上海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群众培养选拔优秀干部。2013年,“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被列为市委头号重点调研课题。一年半过去了,此项调研成果如何在干部选拔提任中体现?记者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这一年的时间段,以市管干部提任前公示的240人为样本进行分析——

   市管干部副职, 约六成从基层提任

  近一年来,上海新提任的市管干部来自哪些领域?

  据统计,240位提任的市管干部,包括市管正职和副职,其中市管干部副职(副局级)有150多位。这150多人中,约40%从市级机关提任,21.4%从区级机关提任,23.3%从事业单位提任,8%从街镇提任,7.3%从企业提任。可以看出,新任的副局级干部中,从区级机关、街镇和企事业单位这些基层单位提任的,占比约六成。

  基层经历对干部成长而言,非常宝贵,也已成为上海选拔干部的一条“硬杠杠”。

  干部在基层工作表现如何?这是去年市委一号课题各个调研组调研的重要内容。区县调研组一到区县,就扎到群众中去,听取区内干部、联系服务对象、市条线部门意见。对从事城市建设的干部,实地察看其主持或参与建设的项目; 对从事社区工作的干部,向居民了解社区综合管理情况。企业调研组深入企业,直接奔赴工厂、车间、项目工地,到实地考察干部工作业绩。各个调研组认准一条:群众的眼睛最亮,得到多数群众拥护的年轻干部,才是事业需要的干部。

  上海对干部的调研不乏“别出心裁”之举。一位在街道工作的年轻干部说,“调研组除了找我的领导、同事访谈,还找了居委干部、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社工座谈。”调研组还将收集来的信息反馈给他,人家这样评价你,你怎么看?“面对别人的评价,有时不免要脸红出汗,但这让我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让我获得鞭策和激励。

  还有一位在区商务委工作的干部,遭遇“突然袭击”。那天早上,她刚到办公室不久,有人敲开了门,是调研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张口就用外语和她对话,两人用外语聊区里的重点项目,聊了半个多小时。“幸好我的外语还不赖”,这位年轻干部笑着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本市已提拔任用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 对需进一步丰富岗位经历的干部,为他们设计培养路径、统筹交流轮岗锻炼。

  市委明确,除特殊专业岗位外,今后提任市管干部需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经历、提任市管正局职干部原则上应当具有基层领导经历,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市级机关处职干部全部具有基层经历。

   70后干部, 硕博学历占八成以上

  从近一年新提任的240名市管干部的年龄结构来看,60后干部是主力军,占提任干部的60%左右;50后干部依然有晋升空间,占提任干部20%左右;70后年轻干部不断“冒出”,占提任干部20%左右。

  70后干部中,70年代初出生的居多,正好迈入1970年“门槛”的有相当一批。近一年提拔的年轻干部中,最年轻的几位都是1976年出生的。如,今年1月27日公示的袁罡,原任徐汇区委办公室主任、机要局局长,提任为宝山区副区长。

  目前,70后干部在市管干部中占比较小,但毋庸置疑,随着时光推移,越来越多的70后将“加速”踏入这一领域。

  高学历,成为70后干部共同的“标签”。近一年提任的40多名70后干部中,学士学历占13.3%,硕士占64.5%,博士占22.2%。

  “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之所以被列为去年市委头号重点调研课题,是因为这已成为全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而紧迫任务。2013年初,市委组织部对市管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市管干部队伍实际状况作了全面分析。当时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市市管干部190余人,平均年龄53.4岁,55岁以上的占50.6%,也就是说,5年内将有一半以上的市管干部面临着退岗与退休。同时,市管正职中,45岁以下的仅占3.6%; 市管副职中,45岁以下的也只有13.8%。

  历经去年一年的深入调研,调研组共提出建议名单1122人。其中,女干部242人,党外干部39人,少数民族干部23人;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216人,70年代出生的884人,80年代出生的20人;市管企业人员564人,占50.3%;中央在沪单位干部人才115人,占10.2%。

  如今,一拨拨干部公示名单中出现的70后、80后面孔,相当多的应是出自这份“建议名单”。

  年轻干部有高学历、有基层经历,可能还不够。面向未来,上海尤其需要更多既了解中国国情、又具有世界眼光、更全面掌握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人才。

  选送年轻干部到市长咨询会议成员海外总部实训,是上海培养人才的重要探索。首批参加“海外总部实训”项目的本市10余位年轻干部,今年初奔赴国际大企业海外总部,接受为期一年的实务培训。市委组织部与海外企业,为每个年轻干部“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在区县工作的干部,赴美国波士顿的贝恩公司总部担任高级顾问,在公司市场部、人力资源部、总裁办公室等部门轮岗,为其配备的导师是公司首席市场运营官;国资系统的干部,奔赴位于伦敦的汇丰银行全球总部实训,之后转战到位于香港的汇丰银行亚太总部……

   打破“内循环”, 大格局大视野选拔干部

  各种类型的流动在上海干部选拔中体现。

  有从企业流动到区县的,如,去年8月19日公示的周海鹰,原任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提任为静安区副区长。

  有从部属高校流动到市属高校的,如,今年6月25日公示的毛丽娟,原任上海交大体育系系主任,提任为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

  有从街镇流动到市委办局的,如,今年4月8日公示的蒋蕊,1974年出生,原任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提任为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

  有从市委办局流动到区县的,如今年7月2日公示的姚凯,原任市规土局副总工程师、详细规划管理处处长,提任为闸北区副区长。

  有从这个委办局流动到另一个委办局的,如,今年2月8日公示的沈晓初,原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提任为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据专家分析,干部选拔任用有四类“内循环”:一是单位内循环,二是系统内循环,三是性质内循环,即从一个机关到另一个机关,从一个事业单位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从一个国有企业到另一个国有企业等;四是体制内循环,主要是国有体制内的循环。

  从上海干部选拔提任来看,前三类“内循环”都已打破。但部分行业比较强调专业性,如政法系统、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等,还是以系统内循环为主。而第四类“内循环”,因为涉及资历认定、薪酬制度等问题,使得体制外和体制内之间的人员流动很少。专家认为,在上海,外资500强企业、民营企业中有大量优秀人才,“海归”也很多,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有利于上海发现更多优秀人才,进一步充实干部人才蓄水池。(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