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有平台 创意不停歇——第四届客家文博会综述

13.12.2016  15:08

第四届客家文博会展区面积逾1万平方米。(高讯 摄)

市民在梅江区展馆参观创意产品。(高讯 摄)

五华提线木偶表演吸引市民驻足观看。 (连志城 摄)

市民在选购台湾养生铁壶。 (连志城 摄)

精彩的舞狮表演亮相客家文博会。(高讯 摄)

  ●本报记者  郑炜梅

  童谣拨浪鼓、蛋雕、丰顺石、无皮鼓、柴窑瓷器……在第四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交易会1万平方米的展厅里,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文创展品将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文化元素巧妙结合,一丝一缕皆如画,一雕一凿皆入心,让市民和特地前来的观赏者零距离感受了文创产品的魅力。

  这些产品的身后,是一个个匠人精湛技艺的展现和不变初心的坚守。“从2006年开始,我就一直在收集、雕刻丰顺石,开始几年被人称为‘疯子’。现在丰顺石受到越来越多人欢迎,我发自内心高兴。”丰顺石雕匠人徐代铭说。台湾参展商林荣宗擅长书法和木雕,为了让作品更具个性,他会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再结合现代元素,让作品更有现代生活艺术气息。

  客家文博会已经走过了四届,每一年都有一批批这样的匠人带来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产品,让创意火花在客都碰撞,这让客家文博会不仅是交易平台,也是学习的平台。作为客家文博会的“常驻代表”及四届均参与了台湾馆招商的钟曼红感慨说,台湾文创产业走在前列,客家文博会搭建了两岸文创产业的交流桥梁,她在历届客家文博会上学习到不少创新发展的理念,也与一些参展商达成合作,实现共赢发展。今年的客家文博会上,她看到一参展商的柴窑瓷器非常好,便计划与该参展商进一步洽谈合作。

  从第一届到第四届,一群群老朋友、新朋友与客家文博会结缘。不少多次参展的参展商表示,坚持前来参展,是源于对主办方严谨的工作作风的信赖。如台湾的参展商们在参展前,就收到参展的注意事项、参展指南、交通及物流信息等提醒,在启程赴梅州前,更是收到了梅州本地天气的信息。

  这些仅仅是客家文博会成长发展的缩影。客家文博会如今已走过了四届,其辐射力与影响力一直在延续、扩大,展示了我市文化发展的成就,探索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市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