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信息平台,动态清理低保户 买车买房 低保就黄

06.01.2015  04:22

制图:宋嵩

  核心阅读

  “一日吃低保,一辈子领钞票”,缺乏动态管理,常造成低保资金的浪费和错配。

  青海出招:居民家庭收入、资产核对将被纳入统一信息平台,结合入户调查、邻里走访,民政部门随时掌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新申请者家底“”出问题难过关,“老低保户”超出标准动态清退。

  调整清退低保对象6万余人

  “你家去年买了新的商品房,子女工作都不错,你的低保被取消了!”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根据近期清查的结果,耐心地给前来“质问”的张大妈做工作。

  张大妈的老伴在她年轻的时候过世了,她一个人靠打零工供两个孩子上学,日子异常艰难,多年来一直是乐都滨河路社区的低保户,每月领取低保金,并享受低保政策,迈过了一个个生活的难关。如今,子女大学毕业,有了好工作,还给张大妈买了一套新房子。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说服下,张大妈终于释怀:“我现在的日子过好了,再不能占着低保的名额,享受低保政策,该‘让’给更需要的人了。

  2014年,青海对已纳入低保的对象分批次开展清理核查,动态调整及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68021人,张大妈就是其中的一个。清查过程中各地采取信息比对与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等传统方式相结合,提高了对象认定的准确性。部分地区甚至采取了全部退保后,重新申请、重新审核、重新审批的方式进行“大洗牌”。

  为提高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青海省民政厅积极搭建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家庭收入、资产核对、评估综合信息处理平台。

  目前,已组织完成了《信息化核对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专家论证和政府采购文件的编制,软件采购已进入招标程序,并初步与地税、金融、户籍、车辆等部门达成数据交换协议,今年内将正式启动运行全省统一的信息化核对平台。

  青海省民政厅救助处处长刘海宁说:“这意味着到了今年,低保户如果购买商品房屋、车辆,经营铺面等,只要在青海省内,就会显示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民政部门将及时动态调整、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

  据了解,2013年以来,青海省、市(州)、县(区)三级全部成立了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民政、人社、住建、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核对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建立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的核对工作机制。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了核对实施细则,并已全面开展了核对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全面建立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现新申请低保对象“逢进必核”。

  青海全省城乡低保对象数量,已由2012年的63.5万人减少到目前的约56.7万人,覆盖面由11.3%降低到9.8%,年节省财政资金2.2亿元。

  资金分配不再“数人头

  近日,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镇长张敏刚对新的低保核对机制有些顾忌,他担心的是低保对象核减而减少省级补助资金。

  该镇苏尔吉村村主任胡贵龙说:“每逢选定低保户的那几天,村民争相‘哭穷’,因为低保户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了,除了领取低保金,低保户还可享受子女教育、医疗报销、房屋改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哪怕村民的日子过得很好,只要有低保户名额,都要争取申请,村干部很为难。

  张敏刚和胡贵龙的担心很快就多余了。原来,为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防止各地因担心低保对象核减而减少省级补助资金,青海省改革了目前采取的按低保对象人数分配低保资金的方式。2015年起,采取“基数+奖补”的形式分配各地城乡低保补助资金,即综合考虑各地人口数量、贫困程度等综合因素核定各地补助资金基数,并安排一部分资金与低保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作为奖补资金,督促各地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青海实施的低保绩效考核,是指运用规范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各地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执行、工作保障、资金效益等情况进行衡量评价。主要指标包括低保政策落实、审核审批、动态管理等情况;地方财政对最低生活保障的配套资金、工作经费的落实情况;资金管理、使用以及预、决算情况;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情况等。

  同时,青海明确规定可以将低保结余资金用于临时救助支出,不仅解决低保规范管理后对象减少、资金结余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解决好低保边缘群体等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问题。

  同时,青海省民政部门进一步强化了乡镇(街道办事处)低保管理的主体职责,将原由村(居)委会受理低保申请改为乡镇(街道办事处)直接受理申请,并且要求乡镇(街道办事处)必须100%进行入户调查审核,做到“谁入户,谁签字,谁负责”,杜绝“人情保”“关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