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平台:打造“制造强市”需要“创新中山”
市长陈良贤做客南方新闻网畅谈科技创新
打造“制造强市”需要怎样的“创新中山”?
“智能连接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将重新定义整个产业链条,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也会改变参与竞争的战略。”哈佛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一项针对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研究中所发现的逻辑,正在珠三角城市群上演。
当前,在融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新型专业镇建设等众多新坐标叠加下,中山市如何加入创新驱动的共性大潮、同时根据自身实际走出特色创新之路?11月30日,中山市市长陈良贤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和南方新闻网举办的“市长圆桌访谈·加快科技创新”访谈中,与东莞、佛山两市市长畅谈三市科技创新,共论制造业大市的转型之路。
A.“创新中山”的关键词有哪些?企业·人才·平台
陈良贤: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中山最大的特点和亮点是高度市场化,各类市场主体活跃。我们必须充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企业要是认识到位了,办法肯定比我们多,路子肯定比我们广,步子也肯定比我们想的要快,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源动力。比如,今年我们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数量接近翻倍增长,为中山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下很好的基础。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但面对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的“虹吸效应”,从中山出去的大学生,可能有一火车,但回来的只有一车皮,这就是“人才逆差”。我们认为,优惠政策不是吸引人才的“独门武器”,我们最终要拼的还是城市软实力,包括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安居乐业的公共服务和适宜生活的城市环境等。
为方便创业人员和企业,我们从上千个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中,整理出10方面111条惠企“干货”,形成政策选编,发到企业和创业者手上,还公布了每条“干货”的咨询人员和电话,以便他们及时咨询,“吃深吃透”。
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创新平台就是集聚创新要素的“梧桐树”,把平台建好了,才能引来“金凤凰”。比如,中山现在重点打造的“中山创客。众创空间”,就是要借助公共平台,吸引和发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中小微企业,让它们用最合适的方式拥抱集群,实现快速成长;又比如,我们的国家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聘请了4位院士为顾问,还在公共平台上,开发建设了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城市综合执法管理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人身安全保障服务系统等4大应用示范系统,并向全社会开放。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产业开发的技术准入门槛,吸引了众多卫星导航方面的技术人才和项目团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快速发展。
B.创新发力,中山走出了怎样的特色之路?抓好新型专业镇建设
陈良贤:中山专业镇经济发达,“一镇一品”,特色鲜明。目前,我们拥有18个省级科技创新专业镇,3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专业镇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72%,贡献税收达65%,是中山经济发展的最有力支撑。但也还存在缺乏规划、缺少合作、产业层次较低、无序竞争严重、要素支撑力薄弱等问题。
在我看来,新型专业镇建设,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怎样促进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比如,中山的传统产业服装,不管经济再怎么发展,老百姓还是要穿衣服的。但服装的款式、面料、生产工艺、销售模式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我们说,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所以,我们搞新型专业镇,不是要否定原有产业基础,而是利用科技创新元素,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升级。
另一个是怎样实现“协同创新”。近年来,中山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交流渠道,有力推动镇区之间、区域之间的共同协作、相互补充。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了多个协同创新平台。比如小榄,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摇篮,推动多主体合作开发,培育出40多个服务实体,服务企业超过6000家。还有南头的家电创新中心、大涌的红木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等,为企业降低了创新成本,效果很好。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打造“两区四带多集群”的产业格局,推动创新型企业以集群形式抱团发展,引发科技创新的核聚变。
取长补短·邻城经验
深入推进“互联网+”:将信息融合推向更广阔空间
在推动“互联网+”领域,佛山、东莞作出了大胆的尝试,互联网在传统产业表现出强大的整合能力。
其中,佛山市于今年启动建设广东“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设立100亿元规模的创新创业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同时,以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民间金融街为主要发展平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形成以金融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优化和产业升级,产业发展带动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东莞则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中心园区建设,同时开通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据悉,该中心园区将构成包括关检监管点,出口监管仓、进口保税仓、小微电商公共仓、大中型电商企业自用仓,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在内的“一点四仓一平台”体系,深入推进跨境电商“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改革,实施“园区仓储+公共平台+智能核放”的跨境电商通关模式,为企业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和优质的商务支撑。
与此同时,将依托中心园区的信息系统对接全市其他跨境电商产业园,通过全链条信息化的方式协同松山湖、虎门、虎门港、长安、大朗等镇街园区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超常规培育本土智库: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今年,广东省政府举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共建协议签署仪式,莞佛两市榜上有名。
其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就将采用省市共建的办法,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实现超常规发展。上述两所大学,都将成为莞佛两市实现“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有力支撑,而这种本土的一流的大学智库,是当前中山比较缺乏的。
根据规划,佛山市政府将在2015至2020年投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设资金30亿元,此外还投入25亿元,用来支持学院建设新校区;东莞市政府将于2015年至2020年投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专项资金15亿元。在人才引进方面,东莞理工学院表示争取到2017年,拥有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等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含共享与柔性引进),拥有高水平工程技术创新团队8个以上,师资队伍中拥有企业经历的教师占比超过30%,具有国(境)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30%。
对标上述两市的本土高校智库支撑,中山囿于历史条件,或许无法在超常规发展本地理工科高校方面进行赶超,但对于创新思维超常规推进“高端研究院(所)+龙头企业”模式开放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模式,仍有很大的必要。
现场花絮
市长现场“卖广告”力推“宜居中山”创业成本优势
在访谈现场谈及中山创业创新环境时,陈良贤积极向网友“卖”起了中山“三个适宜”的广告,发动大家来中山创新创业。他提出,中山不仅有很好的产业基础,生活环境也非常舒适。“我们的商品房均价每平方米才6000多元,是个不折不扣的房价洼地。”他还提到,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的规划建设,开始出现深圳创新军团往中山迁移的态势,“人才洼地”终将变成“人才高地”。
发力创新·中山经验
企业创新热情高涨:高新企业增速全省第一
今年前三季度,中山市地区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0.6%,其中近一半为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3.4%。统计表上的最大亮点还在于,该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和知识产权工作等四大创新指标都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其中高企数量增速居全省首位。
中山以工业立市,各类经济实体超过20万家,但由于企业意识等问题,此前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并不多。在进行全市大摸底的基础上,中山市今年迅速出台了众多优惠政策,对高企认定和高新技术产品予以财政补助,在“助保贷”、人才落户、积分入学等方面给予倾斜。在最近一批申报中,中山市共收到360多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申请,该市对上述企业进行定向培养扶持,提供点对点服务。
前三季度,中山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通过280家,净增211家(年度任务为150家),增速名列全省第一;新型研发机构方面,推荐申报省级6家均获通过,受理市级申报50家,预计将批准20家(年度任务18家)。据陈良贤透露,接下来中山市还将打好“巩固+培育+升级+引进”的“组合拳”,将更多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纳入后备库,形成“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的梯队格局,确保高企数量持续稳定增长。
保护创新积极性:全国首创快速维权中心
2011年,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该中心以综合性的专利维权服务,搭建了专利案件的行业调解、行政处理、司法审判一条龙的快速反应机制,在降低企业的维权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被视为创新之举。据统计,设立快速维权中心后,古镇镇企业申请专利积极性大幅提高,该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跃居全市第一。
过去,办理一个维权案件,最快也要16个月,而成立快速维权中心后,灯饰类外观设计专利最快10个工作日,可获得电子授权,专利侵权案件1个月内结案,对产业的支撑保护作用非常明显。同时,随着知识产权涉诉案件的增加,中山市又申请设立了全省首家知识产权法院远程诉讼服务处,将来可以为中山及周边地区提供诉讼服务。
陈良贤透露,接下来,中山将按照“一网一体系一融合”的规划推进知识产权建设:一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即围绕产业布局,中山将建立更多快速维权中心,连片成网,为自主创新保驾护航;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即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专利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机制;三是促进专利发明与产业发展融合,通过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大力推动“挂在墙上的专利”与产业结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