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促中阿复兴

05.06.2014  19:43

  中新社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两个都曾创造过灿烂文明的民族,两个都在时代变迁中经历过曲折的民族,正携起手来走在民族复兴的路上。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5日在北京开幕。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这两个古老民族的牵手格外引人注目。

  外交学院院长助理王帆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一直重视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成立于2004年的中阿论坛,宗旨就是“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2010年双方又在论坛框架下确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已成为新时期中阿开展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本次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讲话,希望双方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以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新机遇新起点,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一带一路’有望给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届中阿论坛将开启中阿关系新的篇章。”前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姚匡乙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既是历史传承,也是中阿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处在改革与变革的关键阶段,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阿拉伯国家也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新形势下,双方共同语言在增多,共同利益在增加,共同需求在增强。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全面推进中阿关系务实合作,具有战略眼光和可操作性。

  “未来10年,对中阿双方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习近平的这一提法受到与会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赞同。

  姚匡乙表示,尊重不同文明的对话,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丝路精神”将成为今后中阿关系发展的准则,也将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意义。

  在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尤为引人注目。习近平提出构建“1+2+3”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无疑为双方经贸合作开辟了巨大合作空间。

  姚匡乙表示,实实在在的数字将进一步夯实双方经贸关系、促进双方经济发展、让民众从中受惠。未来10年把中阿贸易额从去年的2400亿美元增至6000亿美元,把中国对阿非金融类投资存量从去年的100亿美元增至600亿美元以上,这些举措对各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同时,他也看好推进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阿拉伯国家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认为此举堪称中阿务实合作的新亮点,对于实现中阿跨越式合作、建立上中下游联动机制,具有可操作性。

  中方还承诺今后3年将为阿拉伯国家再培训6000名各类人才,未来10年组织10000名中阿艺术家互访交流,推动并支持200家中阿文化机构开展对口合作。姚匡乙说,不同文明间的人心相通很重要,此举对于中阿人民之间增进了解、沟通人心具有长远意义。

  王帆强调,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方应当重视丝路带沿线国家的利益,双方遇到问题时着眼长远,加强沟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才能让“一带一路”成为互利共赢之路,为两大文明的复兴产生深远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