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差干镇:“天道”引客来铺就“致富道”

11.08.2014  12:14


五指石景区的天道上游人如织。(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罗娟娟  见习记者  刘晓娟  特约记者  朱双玲

  “一条天道激活一个景区,一个景区带旺一个平远”。这条“天道”便是平远县差干镇五指石栈道。差干镇是平远北部的一个小镇,户籍人口8000多人,常住人口仅四五千人。去年,五指石栈道的开通,让这个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小镇声名鹊起,变身旅游重镇,成为三省游客的“新宠”。近日,本报镇村行记者走进差干镇,探访旅游给该镇带来的变化。

  “天道”引客

  小山村变大景区

  正值暑假,差干镇五指石景区游客如织。“假期每天都有1000多名游客,到了周末,游客超过2000人。”五指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主任刘剑辉告诉记者,去年国庆,天道正式开放,瞬间引爆了平远的旅游市场,游客量最多时一天达上万人次。今年上半年,该镇共接待游客2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其中五指石景区单门票收入就超过500万元。与五指石景区紧挨着的相思河风景区同样人气旺盛。相思河风景区总经理谢立群告诉记者,暑假期间游客渐增,景区游船从原来3条增至7条,今年9月还将增至14条。

  “五指石景区在1995年就进行了开发,但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产业,也没有给当地带来效益。”差干镇党委书记李胜告诉记者,去年,“天道”的建成,一下便激活了老景区。“我们正在打造的五指石生态旅游产业园占地33.2平方公里,等于将原景区面积扩大了近一倍。”李胜说,目前,该镇正在规划建设客家风情小镇、五指石景区绿道、索道、天道(二期)、地质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一期)、生态停车场、岭东大酒店等景区配套项目。

  景美圩旺

  穷圩镇变服务区

  “天道”激活了景区,也带旺了圩镇。在差干圩镇,记者看到,最别致的要数新建的特色餐馆,街道两旁还有不少新开的特产店。“去年,镇里的餐馆只有10多家,现在已有30多家。”镇里的干部告诉记者,圩镇这两年明显人气旺了,以前镇里商铺数量仅73家,现在圩镇商铺已达192家。

  傍晚时分,差干镇政府门前的文化广场逐渐热闹起来,跳舞的妇女、闲谈的老人、玩耍的小孩在广场上其乐融融。“以前这里是水沟和荒山,2005年底修建了文化广场,前年又增加了一些健身、运动器材,现在成了我们的活动场所。”在圩镇经营酒楼的王女士说。

  为塑造差干镇良好的旅游形象,将圩镇作为景区的服务区,去年以来,该镇对圩镇沿街30多户商铺住房外立面进行统一风格的修缮改造,同时自筹资金40多万元,对圩镇街道进行绿化提升。今年,该镇计划投资500万元,以S331线沿线为重点,力争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圩镇民房外立面改造。

  致富有道

  “土货”成了香饽饽

  从五指石景区外门到栈道休息区,菜干、笋干、药根等特产成了沿路30多家摊档主销的商品。谢炳扬夫妇的门店在天道栈道休息区,20多平方米的铺面摆满了土特产。“我们现在每月收入平均可达5000元以上。”谢炳扬说,游客多时,营业额最高时一天有4000多元。

  加丰村是五指石景区的所在地。今年50多岁的村民谢林扬是景区的清洁工,他现在每月有1600元工资,此外通过卖一些土特产和旅游分红,一年下来靠旅游就能增收3万元左右。“我们景区现有50多名管理人员和工人,其中大多数是加丰村村民。”刘剑辉说。“我们村现在从事旅游产业的约有200多人。”加丰村村支书谢坤扬告诉记者,他兄弟家里19口人中有17人在镇里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给差干村民带来的实惠是有目共睹的,仅慈橙这一项就让果农收入翻番。”谢坤扬说,在塔子里慈橙基地,以前慈橙只能卖1.5元一斤,近两年自驾游客进园采摘,慈橙能卖上4元。不仅如此,以往被视为“土货”的各种农产品也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商品。在相思河景区,景区工人自制的红豆饰品供不应求,最多时一天能卖600多条,成了“致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