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陪老”调查:半数人1年仅见几次父母

14.09.2015  17:28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城乡家庭空巢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广州市民陪伴父母的情况,以及理想中与父母相处的方式,南都民调中心近日针对广州居民的“陪老”现状与需求发起相关调查。

本次调查共回收462份有效问卷,其中21.21%为广州本地人,43.07%为省内其他城市的人,35.71%为广东省外的人;男性与女性数量基本相当,分别占53.68%、46.32%;已婚与未婚的群体所占比例分别为46.1%、53.9%;从受访者的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31-40岁、41岁以上的群体分别占55 .63%、35 .49%、8.88%.从收入来看,54.18%的受访者月收入大于5000元;3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77.62%的受访者月收入大于5000元,其中20 .40%的人月收入大于12000元。总体来讲,受访者分布较均匀,偏年轻化,具有一定购房能力。

近七成居民不与父母同住

本次调查显示,广州近七成(68 .4%)居民不和父母同住,仅二成(20 .13%)居民一直与父母住在一起,还有一成(11.47%)居民每年会有几个月时间和父母同住。在和父母同住的居民中,以喜欢一家人团聚的生活方式为最主要的原因(51.75%),另外也有居民认为和父母同住可以方便照顾小孩、起居生活,同时也方便子女照顾父母。但也有近二成(19.58%)的居民是因没有额外的住房而选择和父母同住。

对于大多数广州居民与父母分住的情况,原因主要集中在自身工作原因(75 .08%),认为和父母分住会更为自在(12.78%),父母习惯自己居住的情况也占9 .58%.而住房面积过小(6.09%)也成为使父母子女不能同住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包括代际观念差异、担心婆媳矛盾、父母不适应城市生活及已和配偶父母居住在一起等。

“父母住周边每周能见面”最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近五成(48.92%)受访者一年只能见到父母几次,这一比例在非广州本地人中更高,约54%的受访者只能与父母偶尔团聚。每天都能与父母见面的受访者大约只有二成(17.75%),而一年中只能见到父母一次的受访者也有近一成(7.79%)。

那么对于广州居民而言,最理想的陪伴父母方式是什么呢?有六成受访者(63.64%)认为父母住在周边、每周都能见面,是最理想的陪伴方式和频率。24.68%的受访者希望可以与父母同住、每天都能见到面;一成受访者表示即便父母住得较远但在重要节日可以见面也是能够接受的陪伴方式。

对于广州居民而言,大部分(65.58%)受访者不满意当下陪伴父母的方式和频率,仅三成(34.42%)受访者认为目前陪伴父母的方式与频率符合理想状况。

户均70平方米无法满足三代同堂

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租房居住者和买房居住者的比例相当,分别为44.81%和42.21%.但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的人均住房面积为76.82平方米,其中房屋面积最大的有500平方米,最小的仅3平方米。在受访者中,目前住宅居住人数最少的为一人,最多的有10人,平均一户住宅的居住人数为3.03人。人均住房面积小和住房面积差距过大,是三代同堂的居住模式在广州难以普遍实现的主要原因。

统筹:南都记者王道斌

采写:南都记者 黄雅煕 王道斌 实习生 韦旖然 邢真真

调查机构:南都民调中心

数据来源:南都民调中心

调查执行:文轶然 实习生 潘彦霖 陈金燕 钟友芬 成蕊 容小闲 伍前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