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关键词 : 能源消费 分析
2015年,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生产明显放缓。受此影响,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保持低位徘徊,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减缓,全省节能降耗形势良好。
一、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一)主要产业能源消费情况
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各季度的同比增幅均保持在2%以下(见图1),增幅同比明显回落;第一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呈现增长,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
图1 2015年各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
根据初步核算,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30145.49万吨标准煤 * ,同比增长1.9%,增速较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能源消费量506.4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2%,增幅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18721.8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增幅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6537.6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4%,增幅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此外,居民生活用能4379.5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3%,增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
图2 2015年能源总量消费构成(%)
(二)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
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同比下降。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037.18万吨,同比下降4.0%,降幅同比扩大2.4个百分点。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575.3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7%。分行业看,有能源消费的40个大行业中,同比下降的有29个行业。从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走势看(见图3),一季度同比速度是全年的最低点(同比下降6.0%),此后降幅成逐渐收窄的趋势,1-8月达到降幅收窄后的速度高点(同比下降3.0%)后,再呈逐月下滑之势。2015年的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速度,已达“十二五”的最低点。
图3 2015年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
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下降。2015年能耗较大的6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512.5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9%。6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74.9%,比重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同比增幅均呈现下降(见表1)。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7.2%;降幅最小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1.9%。
表1 2015年全省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情况表
行业 | 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 同比增长 (%) |
高耗能行业 | 10512.51 | -4.9 |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1306.56 | -3.2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802.88 | -6.7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2132.93 | -4.7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788.43 | -7.2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228.54 | -1.9 |
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 | 5253.17 | -5.0 |
东西两翼地区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降幅相对较小。分区域看,占比重较小的东翼和西翼地区能源消费量分别为1544.92和1942.60万吨标准煤,同比分别下降2.2%和2.7%;占比重较大的珠三角地区能源消费量为8432.4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5%;粤北山区能源消费量为2117.1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6%。分市看,21个地级市中汕尾、中山、珠海和阳江4个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增长35.5%、12.8%、7.5%和1.5%,其余17个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均同比下降,其中降幅较大的分别是汕头、揭阳和江门,同比分别下降9.7%、9.5%和8.1%。
表2 2015年广东各地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
地 区 | 工业综合 | 地 区 | 工业综合 | 地 区 | 工业综合 |
全 省 | -4.0 | 惠 州 | -3.5 | 清 远 | -2.4 |
广 州 | -6.8 | 汕 尾 | 35.5 | 潮 州 | -6.4 |
深 圳 | -4.2 | 东 莞 | -6.2 | 揭 阳 | -9.5 |
珠 海 | 7.5 | 中 山 | 12.8 | 云 浮 | -1.8 |
汕 头 | -9.7 | 江 门 | -8.1 |
|
|
佛 山 | -7.0 | 阳 江 | 1.5 | 珠三角 | -4.5 |
韶 关 | -5.9 | 湛 江 | -2.7 | 东翼 | -2.2 |
河 源 | -6.2 | 茂 名 | -4.4 | 西翼 | -2.7 |
梅 州 | -7.9 | 肇 庆 | -6.3 | 粤北山区 | -4.6 |
(三)电力消费情况
用电量增速明显减缓。根据电网公司月报统计,201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531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增速同比减缓7.0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看(见图4),一季度回落,二季度回升,三季度再回落,四季度趋稳。全年的最低点在1-3月,增速为1.15%,次低点在1-10月,增速为1.25%。各月的增速均较上年明显减落。
图4 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分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为90.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为3497.7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增速同比回落较大;第三产业用电量为876.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增速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居民用电为845.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增速同比回落9.2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量下降是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2015年工业用电量3437.4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增速同比减缓8.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2760.6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1%,增速同比减缓8.8个百分点。由于工业用电量下降,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减缓了3.6个百分点。
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增长是拉动第三产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2015年占第三产业用电量33.4%的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为292.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加快2.5个百分点。由于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的较快增长,拉动第三产业用电增长上升2.4个百分点。
二、节能降耗情况
2015年,能源消费量增速减缓,节能降耗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良好形势,单位GDP能耗同比大幅下降。根据初步核算,2015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71%,完成了下降2.16%的年度目标任务,“十二五”累计下降20.98%,超额完成“十二五”下降18%的总目标任务。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5%,单位GDP电耗下降6.1%。
三、与全国和主要省份比较情况
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总量同比增长0.5%,工业用电下降1.4%,增幅比广东分别低0.9个和1.0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2.9%,降幅比广东小1.2个百分点。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5.6%,降幅比广东小0.1个百分点。
与主要省份对比,广东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幅低于江苏0.6个百分点,高于山东、浙江0.5个和0.1个百分点。广东工业用电量增幅低于江苏1.2个百分点,高于山东、浙江0.5个和0.1个百分点。广东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降幅分别比江苏、山东和浙江大3.9、3.1和3.9个百分点。广东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小于江苏,但大于山东和浙江。
四、应关注的问题和建议
(一)节能考核方法应更具科学性。近年来随着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许多被考核的地区和相关部门对节能考核方法的合理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共同点是都想为本地区争取更多的能源消费量,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不同点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认为本地区的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节能空间较小,节能考核时能耗应少降些。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认为本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需要加快发展,节能考核时能耗也应少降些。另外一些因投资了重点项目未能完成节能考核任务的地区也对考核方法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当前“十二五”节能考核即将落下帷幕,“十三五”节能考核即将开启,如何能使新的节能考核方法应更具科学性,建议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第一,经济发达地区应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严格控制能耗。因为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拥有更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方面应发挥引领作用。第二,内陆山区应比沿海地区更加严格控制能耗。因为内陆山区大多位于河流的上游,四周都是人类居住区,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大,对污染的承载能力较沿海地区更加脆弱。第三,省安排投资的重点高耗能项目能耗控制可适当放宽。节能考核应避免因一个大型高耗能项目上马就使得节能任务无法完成,如果上这样的项目是全省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在下达节能考核任务时应考虑适当放宽能耗,否则将失去考核的意义。若是各地方自己上马的大型高耗能项目,必须受节能考核的约束,在项目初期审批时就应被淘汰。
(二)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十二五”广东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98%,“十二五”时期广东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进行了多项节能改造项目,当前高耗能的电力、石化等产品的单位能耗和设备技术等已达到较先进水平,许多人都提出相同的问题:未来还有多少节能空间?节能的潜力在哪里?从能耗产品的耗能技术指标来看节能空间确实有限,但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来看仍有节能空间。在当前经济低迷,宏观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正是调结构促转型的好时机,政府一方面要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低能耗高技术制造业的政策扶持,重点扶持行业龙头有活力的内资企业,焕发它们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强能效对标,从而带动整体行业发展,挖掘出新的节能潜力。
注:带 *的能源消费量数据是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调整后的数据。
供稿单位:能源处
撰 稿:杨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