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指出—— 公共交通成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

28.12.2017  13:35

  大洋网讯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指出,公共交通自2013年到2016年一直保持着公众关注度第二位,2017年更是上升到第一位。这说明了公众对公共交通服务的期待,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蓝皮书显示,对2011年到2017年进入过关注度前三位的公共服务要素进行赋分并统计,可以看到,2011年到2016年,关注度最高的三个要素是医疗卫生、公共住房和公共交通。2017年,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公共住房是公众最为关注的基本公共服务,其他依次是公共安全、基础教育、城市环境、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和公职服务。

蓝皮书指出,基本公共服务要素关注度反映了公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和期待。

依托大数据破解公共交通难题

蓝皮书指出,2017年公共交通的公众关注度上升到第一位,但是公共交通的满意度排名总体靠后,除2011年排名第2位之外,2012—2017年均排名第7-8位。这表明出行问题是市民关注的重点。

据分析,新时期,破解公共交通难题,一是要依托大数据做好科学规划,建设智慧交通体系。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必须有大数据思维,集合城市的IC卡数据、共享单车数据、高德地图数据和百度地图数据,有针对性地调整公共交通政策、路线规划、站点设置并改进路线,通过大数据、云端等智能手段甄别公共交通的痛点、盲点,实施精准定向优化。积极发展智能交通网络平台,方便市民规划出行路径、规避拥堵点、高效换乘、减少通勤时间。二是依托大交通大规划,为破解交通拥堵开辟新途径。城市交通发展必须要有大格局、大战略、大棋局视野,要跳出交通来看交通,把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相结合,城市功能区规划和组团规划相结合,城市建设和疏解相结合,积极发展城市群和城市带,实现城市规模与承载能力相平衡,职住相平衡,预防和治理大城市病,既要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也要为未来城市交通布局预留空间。

交通拥堵仍需长期性治理

蓝皮书指出,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虽有改善,但仍然是需要长期性治理的重要问题。

蓝皮书指出,从总样本来看,2017年,有15.05%的被访者认为“非常拥堵”,有34.04%的被访者认为“比较拥堵,但还能承受”。31.26%被访者选择“有点堵车”,15.62%被访者选择“不堵车,但车辆缓行”,仅有4.03%被访者选择“很顺畅”。选择“非常拥堵”和“比较拥堵,但还能接受”的比例较2016年有所下降,表明中国城市的拥堵状况的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交通拥堵仍然是影响民众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长期性地治理。

从城市排行来看,厦门市在此项调查中排名第一,得分为66.07分,西宁、宁波、重庆、乌鲁木齐分列此项指标第二位至第五位。2017年主要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分比2016年有所提高。宁波、厦门、银川连续三年排名进入前十,拉萨连续六年进入前十,说明这些城市交通较为通畅。

(广报记者 谢绮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