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农改三大亮点 白云农改释放红利惠及全体村民

05.05.2016  21:21

钟落潭镇寮采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今日,广东省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会议继续在广州白云区举行。会议总结回顾“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村改革情况,分析改革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2016年及下一阶段全省农村改革工作。

    如此高规格会议为什么放在白云区召开?记者获悉,2014年4月,白云区被选定为中央农办在广东的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也是广州市唯一联系点。过去2年多时间,一场在农村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在白云区揭开:土地确权、三资管理、三旧改造、农村金融等领域同步推进改革。白云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文田表示,2014年以来,白云区牢牢把握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点这一历史性机遇,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深化集体产权制度、经济发展机制、基层治理机制改革,以“三项改革”破题“三农”难题。

    文、图/肖桂来、云宣

    改革初期,白云区制定《建设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工作方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确定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农村经济发展机制、村居治理机制等4个方面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改革区域上,按照分类分片推进改革的指导理念,根据不同地区的要素特点采取不同的模式,设计和打造区域改革亮点,制定“新农村、新农民,新社区、准市民,新城区、新市民”的改革目标。

    2015年,白云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广州市白云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纲要》,作为全区开展农村改革试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划分了农村改革的三个区域,并明确了区域发展的路径。如今,“4+9+18”三大片区愈发清晰,农村改革白云路径将逐步形成。

    具体而言,“4”指北部4镇,“9”为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搬迁区、机场噪音区搬迁区、四大园区平台搬迁区、3条城中村整村改造村,“18”指南部18条街道,分别对应农村地区、规划发展区和城市建成区。白云区坚持试点先行,在上述三大片区各选取3个示范点加以推进,探索每一区域的改革亮点和路径,使白云农村改革既有面上的系统性,也有吸引人眼球的亮点。

     数读白云农改模式

    安装电子门禁2880套

    今年上半年,白云区公安部门积极推广电子门禁系统,建立全区统一数据采集平台,加强出租屋流动人员管理,1至5月安装电子门禁2880套。

    截至2015年年底,全区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比2010年增加10家,市级龙头企业有18家,在全市各区中最多,带动农户超过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3家,比2010年增加97家。

    目前已在全区118个行政村、48个“城中村”全部建立起了便民服务站,将大部分原来需要村民到区、镇办理的事项下移到本村办理,方便了群众。

     硕果累累 两大样本

    样本1:丰华园 都市型农业“长成记

    葡萄挂满枝头,草莓、番茄、彩椒等座座大棚内生机勃勃,这是位于白云流溪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的丰华园的景象。自2014年12月开园至今,丰华园接待游客数量达8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055万元。这样喜人成绩正是得益于白云区连片、成规模的土地流转。

    “十二五”期间,丰华园在示范园区流转的土地面积,从原本的800亩增加到2000亩,建起了集农业观光休闲、科普教育、体验娱乐、生产流通为一体的丰华园。“公司营业收入从2003年的15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2055万元,带动就业的村民有600人,带动周边土地年租金从1500元每亩上涨到2500元每亩。”该公司董事长沈汉华列举了一串数据。

    样本2:城中村改造 激活农村经济发展

    永泰村作为建成区的试点,着重探索国家中心城市“城中村”旧村改造的问题。该村的改造由茶山庄旧厂房地块升级改造、旧村安全隐患整治和旧村综合整治三部分组成。

    其中,茶山庄旧厂房地块按规划拟建设22万平方米的“互联网+商业”综合体。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村集体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按照约定,合作企业承担项目建设的全部资金约12亿元,40年经营期内按建筑物的规划建筑面积计算缴纳经营使用费,预期村集体可获得30.3亿元收入。经营期满后,项目设施的所有权和利益无偿移交村集体,配建的15029平方米公建配套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和村使用。为改善周边环境,合作企业向永泰村支付旧村安全隐患整治和旧村综合整治资金3000万元,保证连片综合整治和改善社区居住环境的资金投入。

     两年农改 三大亮点

    亮点1:

    土地确权颁证是改革突破口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从做好“三农”全局工作的角度看,只有将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到户,农民才有了定心丸。对于有着基本农田13万亩的白云区,土地确权颁证是头等大事。为此,白云区出台《白云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方案》,并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寮采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区级试点,摸清确权面积4300亩,确权户数1311户。

    目前,白云区按照“一村一策”、“一社一策”的工作思路,启动了镇级7个试点村82个经济社的确权工作,已完成实测面积1.93万亩,占全区应确权面积13.37%,其中4个村39个经济社已初步确认颁证面积0.92万亩、颁证户数2179户。

    亮点2:

    首例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此前在广州未有过成功例子,如今这一瓶颈被白云区打破了!今年3月23日下午,黄石街马务经济合作社和延汾公司分别从区国规局拿到了不动产权证。这意味着全市首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正式完成。

    马务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萧集贤说,通过出让,该村除了可获得土地出让金450万元和未来40年的固定收益外,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拥有能够确权的61601.6平方米配建物业,“有了这个确权物业,村里以后有什么项目需要融资贷款的,就可以用这些物业去银行贷款,对村里其他项目建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评价称,黄石东路88号地块使用权的成功流转,为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同责”提供了实践经验,这对全市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以及城镇化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亮点3:

    “三资”交易透明效益最大化

    “三资”交易透明,关乎农民切身利益。在此方面,白云区探索出独具区域特色的集体资产交易“白云模式”,也就是“两级平台,三级联动”交易体系。

    在这一创新型交易框架体系下,白云区集体资产交易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业务整体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交易机构(白云产权公司),这一举措在全省属于首创。

    统计资料显示,资产交易平台建成两年多以来,截至去年10月底,全区共完成集体资产公开交易3141宗,合同总价值从原来的33.05亿元提升到64.05亿元,提升率达93%。

    白云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此探索的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入市场定价机制,打破“小圈子”交易,实现了集体经济保值增值,让村官清白、村民明白、实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