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1987年6·20事件亲历者27年前惠州最后的逃港潮

16.06.2014  12:38
摘要:鹿颈村的范世平骑上28寸自行车,载着女儿,跟随人流一路向西南方向赶。他的目的地是香港,越过深圳“二线”到香港定居。像所有人一样,他的想法很单纯,运气好的话能留在香港挣港币,运气不好大不了原路返乡。这一天是1987年6月20日。但是,他的遭遇很黑色,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的生命终止在了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

        鹿颈村的范世平骑上28寸自行车,载着女儿,跟随人流一路向西南方向赶。他的目的地是香港,越过深圳“二线”到香港定居。像所有人一样,他的想法很单纯,运气好的话能留在香港挣港币,运气不好大不了原路返乡。这一天是1987年6月20日。但是,他的遭遇很黑色,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的生命终止在了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

        18天后,范世平的父亲范仁标带回他的骨灰,以及一份出版于6月22日的报纸。报上登载了范世平遭遇的那场车祸,尽管是作为典型个案提醒群众不要盲目相信“自由出境”的谣言,但这已是一家人唯一的纪念品。

        范世平卷入的这场规模宏大的历史事件,后来被认为是1949年后内地历次逃港潮的终结。官方资料记载,1987年6月20日,惠阳地区约20万人沿深惠公路涌向深圳,最高峰时,仅沙湾检查站外就聚集了5万多人,企图冲破防线。一天后,人群陆续撤退返乡。

        著名作家、《大逃港》一书的作者陈秉安认为,从生产队解体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释放了大量的闲置劳动力,地缘接近的香港城市传奇像磁铁一样塑造着这些劳动力淘金的欲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的加速,大量劳动力参与其中,逃港之风也就不堵自绝了。

        出发

        1987年6月20日,星期六,下午两点,天气闷热。惠州(县级)市鹿颈村村民范世平与妻子范送英到地里种番薯,两人有说有笑。

        此时,邻居一位阿婆跑到范世平家中,告诉其母亲杨锦云一个“惊天大消息”———英国女王过生日,香港大赦三天,边防在这三天里不设防,过境之后,立马可以重办身份证,成为香港合法居民。“只要在香港那边有亲戚、熟人接应就好,大家都准备过去呢。

        杨锦云有个妹妹早年就去了香港定居,所以听到这一消息,她立马差遣周末放假在家的大孙女范运梅赶到地里喊范世平回家。剩下范送英一个人在地里忙活,也不知道丈夫为什么突然被喊回家,心理一直不踏实,没过多久,她就挑着番薯苗和肥料也赶回家。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