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仅四区市有答案
新快报记者追访20天,七区市没有回应,甚至不能说明何时回应 制图:廖木兴
帮扶就业、保障住房、完善医疗、治理交通……2014年初,广州十二区市许下了一连串民生承诺,掷地有声,言犹在耳。告别2014年,这些承诺兑现了吗?市民能否看到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连续20天,新快报记者不断尝试向各区市了解有关十件民生实事的进展及完成情况。然而,目前只有越秀、增城、番禺、海珠四区市公开了各自的民生成绩单。对此,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表示,如确因有困难未能完成,应该坦然公开回应及解释,因此海珠区即使未能完成也值得点赞。反观其他一些区市,甚至连何时回复都不能说明,难免让人感到缺乏诚意。
晒进展
越秀增城等四区市基本按期完成
天河南沙等八区市至今没有回复
去年10月,新快报曾进发报道称,2014年已过半,除了增城和黄埔外,其余八区市的十件民生实事的办结率均未过半,而天河和南沙则一直未有回应(详见新快报2014年10月16日A7版《八区市办结率未过半 市民吐槽“不太关心”》)。
去年12月底,新快报记者再次向各区市提出采访申请,希望了解各区市十件民生实事的最新进展,截至记者发稿前已持续追访长达20天,但仍只有越秀、增城、番禺、海珠四区市回复了相关的完成情况,南沙区虽有回复但未透露完成情况,其余的天河、黄埔、萝岗、从化、花都、荔湾、白云七区市均没有回应,甚至不能说明何时能够回应。
根据相关部门的回应,截至去年12月底,增城市的十件民生实事已全部按期完成,其中两项超额完成;越秀区则按期完成8项,基本完成两项,其中有6项为超额完成;而海珠和番禺两区则分别有两项和1项未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海珠区在相关回应中解释了未能完成的原因,其中提到,在优化教育环境方面,本计划创建4个“千丝万苗”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试点示范社区,但其中3个因相关社区选址问题,已结合其他临近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统筹开展实施,目前只建成1个;而在开展科技保平安及便民法律服务中,原计划新建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智能化视频高清摄像枪1150支,但由于受道路开挖等现场施工条件暂不具备的因素影响,有212支摄像枪结转至2015年继续实施。
秀亮点
海珠区97.37万元补助“三无人员” 越秀区试水引入第三方公开评议
周叔和芬姨两夫妻是越秀区的肢体二级残疾人,日常生活需借助轮椅和一对腋拐,过去,由于家里门框过于狭窄,他们出入厨房、厕所都很困难。此外,由于厨房灶台过高,煮饭十分吃力。而现在,他们可以摇着轮椅自由出入各个房间,悠然自得地坐在轮椅上炒菜、轻松地坐在座便器上如厕了。
这种变化得益于越秀区2014年10件民生实事之一——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该项目由越秀区残联牵头负责,共投入161万元经费,完成1300户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和服务工作,实现全覆盖(原计划1000户)。其中,居家环境改造316户,投入111万元,改造内容包括入口缓坡50米,安装楼梯扶手1500米,去除门槛、扩展门框30户,蹲便器改座便器110户等;辅具适配984户,投入50万元,包括安装闪光门铃120户,配发闪光开水壶170套、可调式有靠背厨房椅360张、可折叠有背沐浴椅430套。
越秀区残联社区事务员曾伟明向记者介绍,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主要针对肢体、视力、听力残疾人,包括居家环境改造,充分考虑残疾人日常居家需求及其功能状况,利用辅助器具的“补偿功能”,使居家环境和设施设计实现人性化和个性化。
类似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的惠民成果,在四区市已交出的成绩单中随处可见,比如增城市实施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可让增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天均可得到营养补助3元;番禺区新增10家平价商店,使该区的平价商店增至50间,受惠居民超过60万人;而海珠区更在广州市首创为全区“三无人员”及散居孤儿每人每月发放临时生活补贴金100元,共补助3232人次,总金额为97.37万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越秀区近期还委托广东省社科院公众参与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对越秀区2013年三个公共服务项目“免费为全区适龄儿童提供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服务”、“对区属户籍低保低收入特困家庭学前教育阶段子女给予统筹安排学位并全额资助保教费”和“越秀区长者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公众评议,采取直接服务对象评估、公众评估、部门自评等三种途径开展。此次评议将作为一次“试水”,如果效果良好,下一年度的越秀“十大民生实事”有望全部纳入这一公开评议体系。
说计划
有区市积极征集新一年民生实事 海珠区因工作量大暂无征集计划
展望2015年,尽管之前广州市征集“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曾一度遇冷,但包括越秀、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在内的多个区市仍各出奇招征集民意,其中越秀区早在去年9月便进行了第一轮征集,于11月开展第二轮征集。具体到征集途径,该区除了依托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平台的民情日志等汇总分析、组织社区居民、“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外,还新增了微博微信投票等途径,最终形成了相对集中的意见,而就业保障、公共环境、公共卫生以及住房保障都是热议的话题。
与2014年的“十大民生实事”比较,2015年的候选实事增设了法律援助、政务服务和垃圾分类等。在法律援助方面,每个社区聘一名法律顾问,为居民提供基本的法律服务;政务服务方面拟在4条街道和8个社区进行试点,开展“一门式”受理和政务服务前移社区,并为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打造“全程代办”服务项目;在垃圾分类方面,将制定垃圾分类激励措施,对经分类集中的餐厨垃圾每吨奖励街道90元,配置3个公园树叶(枝)垃圾处理站,3个肉菜市场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及3条街道日处理10吨厨余垃圾生物处理设备。
而在番禺区,第一轮征集于去年10月9日至20日进行,并于今年1月8日至15日进行二次征集。新快报记者发现,20项候选的民生实事涵盖了民生卡应用、交通、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等9大类项目,每位居民可选择10项,征集途径包括政府官网网上调查、电子邮箱和纸质文件三种。
南沙区则表示,目前已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微博、区新闻中心等平台或召开座谈会、上门征集等多种方式,收集到600多条推荐意见,初步综合汇总形成了近20件候选民生实事,正在征求“两代表一委员”意见,修改后提请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工作量比较大,我们暂时未有征集计划,估计要等市里的民生实事确定了,我们才定方向。”谈到2015年的十件民生实事时,海珠区有关负责人如是说。该负责人还透露,该区的民生实事目标也来自基层,“主要是就业、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通常是各职能部门拟好明年计划后,填写民生实事申请,我们再根据市里方向和财政实力等情况进行挑选和调整,可能要今年3月左右才进入编制阶段”。
声音
韩志鹏:没完成也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这么久不回应,是否有些项目没有落实、没有完成?如果真是如此,就相当于没有兑现承诺了。”对于多区市没有回应公开民生实事的成绩单,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认为,即使真的出于客观因素无法完成,起码也要像海珠区那样作出解释,给公众一个交代。
韩志鹏认为,目前各区市做法各异,大部分区市的公众参与度太低,民生实事难以反映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有些是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缺乏实操性;有些目标定得太模糊,难以量化,有“忽悠”之嫌;有些甚至是政府本就该完成的工作,也拿来充数。
对于上述问题,韩志鹏建议建立统一健全的运作机制。“比如在选取阶段,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广泛征集民意,形成初步方案后再公开票选,真实反映市民声音。项目完成后,再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像越秀区开展的事后评估就比较规范、有诚意,值得各区市借鉴”。他还表示,这些工作未必能一步到位,但应是努力方向,结合实际逐步开展。
对于个别区称完成期限截至来年3月的做法,韩志鹏认为“最好统一一下”。他说:“广州市的民生实事以每年的12月作为截止时间,最好参照这个做法。一般老百姓也倾向于这样算。”
采写:新快报记者邓毅富卢佳廖颖谊张若然李应华方阳麟 通讯员朱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