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伪基站到慈善诈骗 2016年十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中新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 程春雨)12月14日,“腾讯守护者反电信网络诈骗暨黑产打击联合大会”在北京举行,腾讯会上公布了2016年守护者计划十大案例。记者梳理显示,这十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涉及被骗、或波及的人数总计超数千万人,诈骗方式包括伪基站、网络传销、手机木马、红包赌博等。
以下为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公布的十大诈骗案件:
重庆1•1特大伪基站诈骗案
公安部督办的2016年电信诈骗第一案,抓捕全产业链犯罪嫌疑人71名。该犯罪团伙通过伪基站发送钓鱼网址短信,骗取用户信息后盗刷资金,作案地遍布全国26个省市,受害人2000余名,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是近年来打掉的最具代表性伪基站诈骗案件之一。
“云在指尖”特大网络传销案
该案系国家工商总局指定管辖督办的移动互联网传销第一案。“云在指尖”公众号关注人数24000000人,会员人数2600000人,是微信公众平台上最早衍生、最大规模的新型传销组织,通过“收入门费”、“团队计酬”和“拉人头”的混合传销模式,非法获利,涉案资金6.2亿元。此案的认定,为微信生态下的新型传销治理树立了典型案例,具有“风向标”意义。
贵州1.17亿特大电信诈骗案
此案是截至目前,单人受骗金额最大的电信诈骗案。台湾主犯境外操纵,境内统一招募的话务人员具体实施,仿冒公检法,对贵州黔南一名财务主管实施跨境诈骗,骗得1.17亿元。经过四个月艰苦追查,拦截资金上亿,抓捕62人,串并告破全国26个省市180余起电信诈骗案件。
活动现场,警方介某诈骗案件。程春雨 摄“民族资产解冻”慈善诈骗案
作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流传的所谓民族资产解冻的老骗局,通过互联网手段产生了新演化,成为一种新型集返利+传销+诈骗的混合形态犯罪。犯罪分子以“扶贫”名义围绕如“精准扶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当下热点精心包装,声称只要缴纳少量报名费就可以在“民族资产”解冻后获得数百万元的回报。该手法每单虽然受骗金额小,但被骗次数多,受众广,会员人数5000000多人,总体涉案金额大,涉案金额2亿元。利用“慈善”名义,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伏地虫”特大手机木马传播案
我国侦破的首例以公司形式大规模传播手机木马的典型案件。犯罪团伙成立公司,自建专业木马推广平台,将手机木马程序植入到其他APP程序中再上传至平台进行大规模传播,并依据下载量来收费。该案涉案案值达1000万元以上,其平台中木马下载量达5000万级以上。专业化、规模化,危害程度极高。
无锡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犯罪团伙通过大肆攻击包括党政机关在内的各种类型网站,非法盗窃1.1亿条的公民个人信息,新鲜数据6000万多条,进行售卖,售价0.8元~1元/每条。在公安部指导下,联合8省11市公安机关,抓获全链条犯罪嫌疑人,封存尚未泄露出去的数千万条公民最新个人信息。这是目前为止,全国打掉的最大的贩卖个人信息新鲜数据团伙,有效的从源头打断了由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引发的各类黑色产业。
发布会现场图重庆特大红包赌博案
犯罪团伙组建“天之娱乐总群”QQ群,进行网络赌博,参赌人员1700多人,遍布全国26个省市,群内人员流动性大,抓捕难度高,涉案金额3000万元,社会危害性大。成功破获此案同时,还深挖出多个同类犯罪团伙,及时阻止了网络红包赌博迅速蔓延的态势。
BT天堂影视侵权案
BT天堂是国内BT排名第一的影视侵权站,下载为的分散式传播模式,为认定侵权主体和侵权事实带来难度。犯罪分子非法采集上万部影视作品,1年内谋取私利90余万元。先后对BT天堂、MP4吧、电影天堂等侵权站的刑事打击,有力震慑了影视盗版行为,进一步净化国内网络空间及版权环境,引导互联网用户对于影视作品版权保护的支持和理解。
支付二维码系列诈骗案
该系列案件犯罪手法新、涉案范围广,影响恶劣。2016年9月,徐州、东莞、泉州警方重拳出击,连续打掉两个特大二维码诈骗团伙,在全国14个省30多个地市共计抓获嫌疑人120余人,包括诈骗实施人、扫码人、洗钱商户在内的整个黑产链条,涉案总价值近千万元。10月,仿冒交警罚单,扫描二维码诈骗在惠州、北京、深圳等地相继发案,各地警方均在30小时之内火速破获案件,有力打击了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核心的黑色产业。
微信外挂案
犯罪团伙开发的外挂软件具备“在非越狱ISO系统实现微信多开”、“朋友圈一键提醒全部好友查看”等新型功能,严重影响正常用户体验。1个多月内,非法牟利3000余万元。该案侦查取证与法律定性难度大,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司法实践中的每一步前行,均代表着新型网络犯罪对传统法制思维的冲击,将对未来同类案件的办理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