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名人口中的“关键词”折射社会变迁
广东新闻网珠海12月4日电 题:2014年名人口中的“关键词”折射社会变迁
作者 陈彦儒
2015年敲门声还未响起,渐渐远离的2014年舞步在年末的感怀中旋转,“淡化的乡愁”、“千篇一律的表达”、“改编不是胡编”,众多文化人士的点评,象一串串跳跃的音符冲击着我们的耳膜,让我们更清醒地透视文化现象与社会变迁——
“淡化的乡愁”
今年4月10日,著名的台湾文学家余光中在北师大珠海分校演讲时淡言,1992年以后自己回大陆几十次,曾经的“乡愁”已淡化许多,现在更关注“环境保护”方面的题材。
余光中痛心疾首点评道:“以前的河水是干净的,以前的空气是良好的,现在经济是迅速发展了,但美好的九州、美好的华夏有些地方都不认得了。”
“千篇一律的表达”
著名文艺评论家谢冕11月24日来到中山大涌镇,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有一次我在某次大赛做评委,几十名诗人写某一条江河,写的诗都是千篇一律的,”他对此表达了自己的失望:“这条伟大的河伟大的江,为什么你就有没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角度来表达呢?”
“改编不是胡编”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如果践踏了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就可耻了,”著名演员六小龄童10月26日出现在北理工珠海学院,他在演讲时强调:“我们没有戏说和糟蹋名著的权利。”
六小龄童针对近年为一时票房恶搞的各种“西游”元素作品发表评论:“改编不是乱编,神话不是胡话。”
“什么叫乐啊”
“我也反对把电影叫‘娱乐至死’,”5月24日,澳门电影协会会长、知名导演蔡安安在珠海参加了第四届西岸影视产业博览会活动,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什么叫乐啊?人是有思想的精神动物,所以电影还是要有内涵的。那些胡编乱造的影片,还有色情暴力的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远大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法学界泰斗梁慧星3月3日受聘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文法学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他坦言自己曾因体制原因有很多理想难以实现。
针对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现状,梁慧星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再不改革,让私立大学和公办大学真正平等地、在同一平台上、在人才培养方面互相竞争,中国高等教育就不可能实现中央提出的远大目标。”
“人生最严峻的考验”
被藏族同胞称为“马背上的好曼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11月29日来到中山,领取2014年吴阶平医学奖。
“曼巴”即藏语“医生”的意思,吴天一从事高原医学研究50年,收集了十万份以上的藏族同胞的生理数据,开拓了“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
吴天一在获奖感言中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经历了人生最严峻的考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都分布在美国,父母年迈时,要求我回到美国去和他们团聚。”吴天一称,自己婉言谢绝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邀请和家人的恳求,他在会场上充满感情说道:“我要留在中国,留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科研的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