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要改革了!在莞就业参保满5年将可直接入户!

02.12.2015  00:51

东莞拥有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他们虽然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并没有真正获得城镇居民身份,无法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同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也无法长期在城市稳定就业和居住生活……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东莞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意见。按照计划,到2020年,东莞的入户门槛将继续降低,非莞籍人口也可凭积分享受同城同待遇,将有序取消东莞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待遇差异……

新政策到底有哪些亮点?且来看市委政研室的解读:

1 为参保满5年人员提供入户途径

意见中提出,要科学有序拓宽非户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道。

据了解,自2010年积分制入户工作实施至今,东莞已先后三次修订入户政策,逐步降低门槛,大力简化手续和流程。截至今年8月,共有11554名符合人才入户条件的申请人办理了落户手续(积分制人才入户6010人,条件准入类人才入户5544人)。

东莞市委政研室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我们将优先解决存量需求,以贡献为重点衡量标准,考虑将来莞时间长、就业能力强的人才纳入直入范围。同时还将优化拓展引才增量,对于省内中技应届毕业生直接纳入准入范围,降低职称的准入条件等。在企业自评人才入户方面,将结合产业企业需求等情况,实施企业自评人才入户。”

另外,东莞还将出台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逐步调整东莞市入户政策,为在莞合法稳定就业满5年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参加社会 保险 满5年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提供入户东莞的途径。

2 根据积分提供相关公共服务

至于未入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东莞将如何使他们也能享受城市提供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意见》就提出,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出台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批次清单。

“原来我们划分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是户籍和非户籍人口两档,而这份清单主要就是从户籍人口所享的公共服务中挑选一部分出来,以提供给一些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这些条件就是根据他们在莞的居住年限、参保年限、社会贡献等因素所形成的积分,积分越高所享受的服务越多。”东莞市委政研室城镇与生态研究科科长王国雄说,“目前这份清单已经制定好,但尚未最终通过。”

“这种梯度赋权,是基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资源的有限性,在居住证管理前提下,兼顾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与需求,构建公共服务领域的积分管理制度。”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与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王梅也表示,“不同的积分区间享受不同类型的服务待遇,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建立梯度分布的公共服务待遇享受机制,增强公平性。这样的话,城市常住的非户籍人口也可以分档次在当地享受不同层级的公共服务。”

3 入读公校还需分阶段解决

在各种公共服务中,子女教育问题当属最受关注。《意见》就提出,全方位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通过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和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等方式,分阶段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对未能在公办学校就学的随迁子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其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之所以提出要“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且需“分阶段解决”,市委政研室方面表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基数大、增长快,对地方财政和土地资源带来较大压力。2014年底,东莞义务教育阶段总在校生为89.39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71.77万人,是本地户籍学生人数的4倍多。

根据2014年东莞公办中小学培养成本进行计算,将民办学校就读的55.43万名新莞人学生全部通过公办学校解决,则每年还需增加财政投入约73.66亿元。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持续以每年4-5万人的速度递增,如果按每所学校1000名学生的规模设置来兴建学校,东莞每年需新建40-50所学校,需要提供建校用地1200-1500亩。

这个新出台的政策,不仅跟新莞人有关,也与本地户籍居民的利益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