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完成2017年年报审核 共发审核问询函170余份

21.05.2018  14:37

  据上交所消息,沪市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审核已基本完成。上交所共对沪市1419家公司年报进行了全面审阅,发出审核问询函170余份,提出各类问题4000余个,全部审核问询函均对外公开。从审核情况看,沪市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稳健、业绩优良、运作规范,也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同时,本次审核重点强化了对风险公司的“刨根问底”,年报中发现的问题更加集中,风险隐患的揭示更加充分。

   三高”并购“后遗症”凸显

  审核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前期并购重组中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后遗症”开始凸显。不少重组公司业绩承诺难以完成,前期高估值导致的高商誉面临巨额减值风险,引发市场普遍关注。

  本次年报审核涉及并购重组问题的函件比例近25%。统计显示,有36家公司商誉占总资产比例超过20%,甚至不乏占比超过50%的公司。从业绩承诺实现情况看,不少公司并购标的实现的业绩刚好“踩线”,还有部分公司实现业绩远低于承诺业绩,标的资产经营质量堪忧。对于这些情况,上交所已按照证监会部署,在日常监管中加大监管力度,本次年报审核也将之作为重点事项,深入问询,要求公司回溯重组前后信披的一致性,督促相关方对业绩补偿做出可行安排。针对大额商誉减值计提情况,督促公司详细说明计提合理性并充分揭示风险。

  审核显示,部分公司风险隐患暴露比较集中。其中,有些公司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还有一些公司长期不专注主业,基本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沦为僵尸企业或壳公司等。对于这些情况,上交所围绕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加大风险警揭示力度,除督促公司加强风险揭示外,对28家公司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对20家公司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审核还显示,沪市个别公司业绩真实性存疑,这些公司通过利用会计处理和职业判断空间肆意调节利润、滥用资产置换等并购重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蓄意掩盖其真实业绩情况。对此,上交所已要求公司和中介机构认真核查,如实披露业绩情况。

   中介机构“看门人”意识增强

  据统计,2017年沪市财务报告中,有6家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10家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相比去年的5家和7家均有所增加。同时,有19家公司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去年则为13家。这两类非标意见的增加,体现了证监会近年来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成效,中介机构的“看门人”意识有所增强。

  从事务所出具的非标意见来看,这些公司普遍存在业绩真实性存疑、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等市场反响强烈的重大问题,往往导致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和客观性,中小投资者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此外,仍有部分公司错误理解和使用会计准则,个别公司甚至蓄意利用原则导向会计准则赋予的判断空间,滥用会计准则,严重扭曲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质量,误导投资者。

  对于年报中发现的问题,上交所分门别类、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出审核问询函,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影响大小,已经做了相应处置。对于问题突出、回复内容含糊不清的个别公司,迅速开展二次问询;对披露不充分、不完整,故意掩盖真实信息的公司,已督促其补充披露,并充分揭示风险;对存在业绩变脸、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事项的公司,已启动了纪律处分程序。目前,根据年报审核情况,拟对40余家存在重大风险的公司提请证监局关注或现场检查。

  上交所同时指出,虽然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但瑕不掩瑜,沪市1419家披露年报的公司中绝大多数是业绩优良、专心主业的优质公司。从业绩表现看,沪市公司2017年度共实现营业收入27.97万亿元,同比上升14.46%;共实现净利润2.62万亿元,同比上升18.55%,呈连续增长态势。在股东回报上,沪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创历史新高,高达8,463亿元,为投资者交出优异的“成绩单”。(记者 周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