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消费品市场情况分析

01.03.2016  01:08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2015年广东消费品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消费品市场   分析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广东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全省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出行类消费需求走弱等多种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零售额名义增速较上年回落。

  2015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33.44亿元,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各季度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6.98亿元、7594.19亿元、7928.02亿元和8484.25亿元,分别增长10.0%、9.6%、10.5%和10.6%,增势总体平稳。分消费形态看,全年实现餐饮收入3238.83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实现商品零售28094.62亿元,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图1 2015年各月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

  

  从全国范围看,2015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领先各省市,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4%;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比北京高2.8个百分点、比上海高2.0个百分点,比江苏低0.2个百分点、比山东低0.5个百分点。

   表1  2015年主要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地区

总额(亿元)

增长(%)

全国

300930.8

10.7

北京

10338.0

7.3

上海

10055.8

8.1

江苏

25876.8

10.3

浙江

19785.0

8.8

山东

27761.4

10.6

广东

31333.4

10.1

  (二)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

  2015年,全省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27436.37亿元,增长10.0%,增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6%。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的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2015年,全省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3897.07亿元,增长10.4%,增幅比城镇消费品市场高0.4个百分点。

  (三)批发零售业增长放缓,住宿餐饮业经营好转。

  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065.95亿元,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占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6%。其中,批发业零售额增长12.9%,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零售业零售额增长9.5%,增速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

  住宿餐饮业经营进一步好转。全年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267.49亿元,增长10.7%,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4%,增速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零售额增长5.6%,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1.2%,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5.3个和2.1个百分点。

  (四)新兴业态发展较快,传统百货商店、专卖店增长缓慢。

  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820.32亿元,增长52.9%,增速比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总体高47.7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拉动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超市、大型超市零售额增长12.7%,增幅比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整体高7.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购物中心零售额增长9.6%,增幅比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整体高4.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百货商店(不含购物中心)零售额增长1.2%,限额以上专卖店零售额增长0.8%,增速明显低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平均水平。

  (五)基本生活品销售增势良好,出行类消费依然低迷。

  2015年,全省限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2650.76亿元,增长5.2%,增幅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分商品类别看,吃类、日用类需求稳定,通讯器材类、居住类增长较快,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企稳回升,服装鞋帽类、家电类增长放缓,出行类依旧低迷。

  1、吃类、日用类需求增长稳定。2015年,全省限上批发零售业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240.72亿元,增长17.5%,增幅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日用品类零售额587.05亿元,增长15.8%,增幅比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整体高10.6个百分点。吃类、日用类需求稳定增长,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通讯器材类、居住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450.22亿元,增长27.5%,增幅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150.53亿元、五金电料类零售额126.27亿元、家具类零售额149.73亿元,分别增长21.4%、22.0%和15.9%,增速居主要大类商品前列。

  3、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企稳回升。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金银珠宝类零售额236.48亿元,增长15.9%,增幅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化妆品类零售额173.98亿元,增长12.7%,增幅比上年提高12.0个百分点。

  4、服装鞋帽类、家电类增长放缓。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257.87亿元,增长4.1%,增幅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716.43亿元,增长9.9%,增幅比上年回落7.6个百分点。

  5、出行类消费依然疲弱。全省限上汽车类零售额3775.84亿元,增长1.4%,增速比上年回落17.8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受价格走低且需求较弱影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持续下滑,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979.29亿元,比上年下降9.8%。

  (六)各区域消费平稳增长,粤东地区增长较快。

  2015年,珠三角九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21.05亿元,增长9.6%。其中,广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2.96亿元,增长11.0%;佛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7.22亿元,增长11.9%。受汽车销售大幅下滑拖累,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7.84亿元,比上年仅增2.0%。粤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8.52亿元,增长12.4%,增幅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2.3个百分点。粤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4.78亿元,粤北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8.47亿元,分别增长10.8%和10.6%。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国内生产型商品需求不足,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增长放缓。

  受制造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民间投资意愿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主要生产资料、原材料销售疲软。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煤炭及制品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金属材料类销售额与上年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煤炭及制品类销售额下降19.7%、化工材料及制品类下降6.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0.1%、金属材料类下降5.5%,四类商品销售共拉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3.1个百分点。

  (二)汽车、石油对消费拉动作用减弱,市场缺乏新热点商品带动。

  2014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9.2%,拉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5.6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6.2%,拉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4.2个百分点。进入2015年,受部分城市限牌、限行和汽车消费需求回落的影响,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长明显放缓,全省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同比仅增1.4%,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5.2个百分点。而石油及制品零售额自上年下半年开始,在价格持续走低且需求增长放缓的前提下,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9.8%,拉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速1.8个百分点。汽车、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占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的45.5%,其增速下滑对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速放缓影响明显。

  (三)互联网零售快速发展,传统实体经营面临较大挑战。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模式和消费习惯,打破了传统消费的地域界限,对本地传统实体商贸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冲击。网络购物以其较大的价格优势、丰富的购物选择、方便的购物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而传统商业企业实体店同时面临销售增长放缓和人工、租金、资金使用等经营成本攀升的压力,盈利能力大为减弱。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百货商店(不含购物中心)零售额同比仅增1.2%,限额以上专卖店零售额同比仅增0.8%,增速明显低于批发零售业平均水平。

   三、2016年预计及政策建议

  当前,趋紧的宏观经济环境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传统商业经营模式尚未走出困境,制约全省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依然不少。展望2016年,随着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的继续实施,以及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张政策的推行,消费潜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初步判断,2016年广东消费品市场仍将维持平稳运行态势。政策建议如下:

  (一)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夯实消费增长基础。

  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和氛围,鼓励自主创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契机,着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以及最低生活补助等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社会保障项目,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改革引发的未来支出心中有数,从而合理安排支出,以消除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加快供给端结构调整,引导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

  认真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市场的主要特征,引导企业顺应人们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和方式,实现精准化、特色化营销,形成与大众化消费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加快传统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特别要鼓励和支持一些大型商业企业依托优势发展连锁业态,依托品牌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特色商品专营,努力推进全省商贸流通企业向名牌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要着力加强“老字号”和“特色品牌”的创建和保护力度,鼓励大型商贸企业依托品牌优势,拓展市场空间。

  (三)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展新型消费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逐步发生转变,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消费、休闲旅游消费、文化体育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教育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日益成为生活的主题。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稳增长和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如“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措施”、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措施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确保各项“促消费增长”、“促消费结构升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供稿单位:贸外处

                                                                                                                                                                                                                            撰      稿:谢洪芳  余盛鸿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部署做好元旦春节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