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深佛等地基本实现公交电动化
在深圳福田公交枢纽加电站,一排排绿色公交大巴显得格外醒目。可容纳200多辆大巴停放的加电站,不时有大巴进入加电,却闻不到一丝异味,也不见冒出尾气。经过多年试点,如今深圳市累计推广纯电动公交车14695辆,纯电动化率达90%。
深圳电动公交车的迅速发展是广东大力推广新能源车、打造南粤高品质绿色交通体系的一个缩影。预计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的新能源道路运输车辆将突破5万辆,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基本实现公交电动化,这将大幅改善珠三角城市道路运输车辆能源结构,大幅减少车辆有害废气排放,为珠三角地区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发挥引领性、基础性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 田迪迪
运输组织模式试点全国领先
近年,广东省政府及珠三角各地政府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城市公交电动化、出租汽车电动化为重点,推动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区域。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全省新能源营运车辆达3.5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9万辆(纯电动1.1万辆,常规混合动力2000辆,插电式混合动力5602辆),新能源出租车5000多辆、新能源公路客车(均为纯电动)1500辆、新能源公路货车(均为纯电动)9186辆。
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是打造高品质绿色交通体系的战略举措之一,而大力发展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也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绿色交通体系的又一亮点。
我省在珠三角地区致力于推广甩挂运输、多式联运、无车承运人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各类试点项目数量累计达60多个,参与试点企业数量、车辆规模均居全国领先水平,组织化、信息化程度以及运输效率明显提升,推动了珠三角地区客货运输的集约发展、绿色发展。
绿色交通技术示范项目成效显著
广佛肇高速公路肇庆段绿色公路项目,公路沿线穿越多处环境敏感目标。通过采用浅埋下沉式明挖隧道方案通过鼎湖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两处敏感点,将环境影响与景观破坏降到最小,并减少永久占地。围绕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绿色环保等方面实施23项技术,保障西江水质安全。项目实施共替代燃料8.1万吨标油,节能0.78万吨标煤,减排23.96万吨二氧化碳,节约土地3497亩。
这一系列成效背后是广东积极推广绿色公路建设新技术的结果。通过加强公路路面循环利用技术研究,积极优化公路设计方案,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减少大填大挖,节约土地资源,推广桥梁钢结构、路面再生、永临结合、隧道节能等绿色新技术,实施低路基施工方案,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消耗。
坚持科技引领,主动进行技术研究,广东绿色交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比如,开展节能减排示范项目60余项,珠三角地区公路建设温拌沥青技术、泡沫沥青再生路面技术、隧道节能技术、道路甩挂运输、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港口轮胎式龙门起重机(RTG)“油改电”、船舶岸电技术、LNG动力拖轮应用等绿色交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组织管理技术的集成应用,珠三角地区运输服务效能效率和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基本实现联网售票。
对标欧美强化船舶污染防控
使用燃油快速检测设备,可在2分钟之内检测船舶燃油的硫含量。目前深圳市积极对标欧美,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注重先进技术在监管环节的应用。同时,海事部门还在目标船筛选阶段的技术应用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包括船舶尾气检测设备、船舶尾气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船舶尾气遥测(无人机)感应监测技术均已开展了实船应用测试。
2015年12月1日,交通运输部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控制我国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深圳东部港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浓度较方案实施前降低约38%。
为深入推进船舶排放控制区,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广东省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意见》,多项举措全力推进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污染防控。自2017年1月1日起,珠三角水域排放控制区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要分阶段使用低硫燃油,以及大力推广靠港船舶岸电技术的应用,减少船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到2020年,实现珠三角水域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比2015年分别下降65%、20%和3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