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建设 江库联网一期工程通水

15.04.2015  11:34

■昨日,江库联网一期工程通水。图为袁宝成等参观位于石排镇的江库联网工程中心沙角泵站 本报记者 郑志波 摄

杨智宏/制图

东莞时间网讯 历时8年、耗资20多亿元的东莞江库联网工程一期昨日通水,通过约38公里长的输水大通道,东江水可以以30立方米/秒的流量,从石排直通松木山水库,进而向马尾、五点梅、芦花坑水库输水。

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陪同省水利厅厅长林旭钿等一行检查调研了江库联网工程,要求在做好一期工程运营维护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二期工程,做好全市水文章。市领导尹景辉、鲁修禄、莫布兴等参加了调研活动。

37.9公里水道连通四个“大水缸”

作为我市供水水源及应急储备工程,江库联网工程分两期建设,位于石排镇的沙角泵站是江库联网工程一期的起点。昨日上午,调研组一行走进沙角泵站,实地考察了工程建设情况。市城建工程局负责人朱利民介绍,一期工程从石排镇沙角村的东江段取水,由二级泵站提升,输送到松木山水库,并以松木山水库为枢纽,输水至马尾-五点梅-芦花坑水库,输水线路长37.9公里,最大输水流量为每秒30立方米。

项目负责人卢柱洋告诉记者,泵站的最大输水量为230万立方米/天,四台水泵全开的话,灌满一个标准的游泳池只需要一分钟。沙角泵站的地势比松木山水库低20多米,通过二级泵站加压后,东江水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到松山湖。

据介绍,沙角泵站将根据输水水库容量来确定开机情况,日常会开两台水泵抽水,雨季没有库容时会停开。同时,江库联网工程也为东莞水安全上了一道保险,一旦遇到下游东江污染等紧急情况,泵站会“火力全开”向四个城市“大水缸”供水。

东江水和西江水或在五点梅汇合

据了解,江库联网一期工程总投资23.1亿元,全长37.9公里,联网4座水库,沿线建设2座泵站、29.5公里管道、5.8公里隧洞、1.5公里箱涵,1.1公里明渠。2007年5月,莲花山隧洞率先动工,拉开了一期工程建设序幕;2009年3月起,东江至松木山水库段陆续动工。

正在规划论证的二期工程计划以松木山水库为枢纽,输水至同沙-横岗-水濂山-白坑水库。通过两期建设,工程将连通市内8座水库,最终形成“互通互济、联合调度”的供水网络。项目建成后,8座水库可储水1.1亿立方米,若按每日用水量440万立方米计,可满足全市应急用水25天。同时,工程日供水量可达到230万立方米,可全面缓解我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的接近一半面积、一半人口的中部及沿海片15个镇街(园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不仅如此,林旭钿还指出,江库联网工程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提供了支撑,为珠三角承接西江水提供了水网体系保障。朱利民也在现场介绍时说,东莞计划以五点梅水库为点承接广州南沙来的西江水,并向深圳供水并分流到东莞其他地区。换句话说,东江水和西江水有望在五点梅水库汇合。

“绿色走廊串起8个‘明珠’。”林旭钿说,一期工程为东莞生态文明注入了新的生机,希望进一步优化二期方案,为全省水资源战略布局作出贡献。

袁宝成要求,相关单位要做好工程一期的运行维护工作,进一步优化二期工程建设方案,努力做好全市水文章。他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做好水污染治理工作,尽快完成全市截污主干管网建设,加快水库围网、截污、清淤和修复治理工程,推动石马河等流域的水生态恢复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供水保障工作,让东莞水更清、天更蓝。

相关新闻

江库联网一期工程实现“六大创新”

据介绍,作为省内技术领先的现代化供水工程,一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实现了“六大创新”:

创新设计理念。

创新施工技术。工程采用复杂地质小断面隧洞施工技术、河道安装双排重型管道止水及施工技术、复杂地质大口径顶管施工技术和临江深大基坑支护技术,成功解决隧道开挖、河道施工、顶管施工等技术难题。

创新施工材料。工程大量采用经济性好、防渗性能佳、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的PCCP管,管径达3米以上,管长达55000米。

创新供水设备。创新用地方法。创新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