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拟2020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绘图:杨佳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工作报告”)中,“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对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环保目标,广东现状如何,接下来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又准备怎么做?对此,记者采访了环保专家与省相关部门。
“今年起,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将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以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为重点,聚力打好清水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扎实打好净土防御战,让广东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省环保部门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广东要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确保九成以上天数空气优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环保专家介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近年国家对各地污染减排考核的四项主要污染物中,涉及大气的两项污染物。数据显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广东污染减排考核连续两个五年规划超额完成任务。2017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广东自2015年起空气质量连续三年稳定达标。珠三角在全国重点防控区中,PM2.5连续三年稳定达标。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标杆”地区,广东今年要确保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优良天数)比例达90%以上,全省PM2.5年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或以下。
到2020年,深圳等部分城市力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目标(PM2.5低于25微克/立方米),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5%以上,全省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33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力争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
“广东大气污染治理起步早,产业转型早,目前空气质量指标已进入低位减排阶段,后期尤需注重‘治气’的精细化和坚持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继续打赢蓝天保卫战。”省环科院副院长张永波说。
对此,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措施,广东都有相关计划。记者从省环保部门了解到,今年我省将全面落实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十八条措施,突出抓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重点行业污染源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完成全省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全面开展重型柴油车专项整治行动,对夜间进城重型卡车和泥头车严格管理。力争提前供应国六车用汽柴油,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
加快推进茅洲河练江等综合整治
水污染防治是广东环保攻坚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
对此,广东在去年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础上,今年要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湖长制,深化重点流域“挂图作战”,加快推进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练江、枫江、小东江、深圳河、东莞运河等综合整治。
“要实现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有重大转折。”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全面实施水体达标方案,推进深圳河河口、东莞运河樟村、淡水河紫溪、石马河旗岭、茅洲河共和村、练江海门湾桥闸断面水质消除劣Ⅴ类,按达标年限改善至Ⅴ类水质。广东将加大流域生态修复力度,同步开展岸上岸下治理措施。
黑臭水体是城市治水的难点。记者从省河长办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广东243个黑臭水体已有191个完成整治工程,达到了国家“初见成效”的要求。
今年,广东将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治理、验收和信息公开机制。广东年内将启动“南粤河更美”专项行动,针对我省河湖存在的超标排污、垃圾漂浮、河道淤积、侵占河道、非法养殖等问题,坚持水岸齐抓,采取“清污、清漂、清淤、清违、清养”五项措施,争取用两至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做到河湖“水体不黑不臭、水面没有垃圾、河道没有堵塞、岸线没有侵占、岸边没有非法养殖。”
在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面,广东今年将实施总氮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海上违法倾倒垃圾行为,依法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加强淡澳河等27条入海河流环境综合整治。
年底前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禁“洋垃圾”入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对此,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广东将落实好中央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我省的实施工作意见,从严从紧监管进口废物利用企业,积极引导废物再生利用企业转型升级。
2018年底前要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我省将尽快制定《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结合解决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严控区划定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