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投入真金白银3年扶持企业技改项目465个

18.08.2015  10:09
惠州将继续固化“企业服务月”活动和企业重点投资项目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惠州将全力推进改革创新,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后备骨干企业、“三高”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

  惠州将继续固化“企业服务月”活动和企业重点投资项目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坚持“抓大不放小”,这是惠州实施“企业成长计划”的初衷。该项计划助推惠州企业快速增长,进档升级。去年,TCL集团迈入“千亿级”企业行列,这是惠州第二家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超亿元企业增加71家。

  实施“企业成长计划”,政府也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银,比如力推企业转型升级,近3年扶持企业技改项目465个,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41.2亿元,带动企业投入76亿元;去年惠州安排现代产业100强项目专项扶持资金3000万元等。

  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

  去年新增71家超亿元企业

  根据“企业成长计划”目标,力争到2017年,惠州扶持年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企业3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3家、十亿元以上企业100家、1亿元以上企业1000家,实现梯队式培育;百家“三高”(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比2012年增长1倍以上,实现倍增式成长。

  记者获悉,2014年惠州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8家,超50亿元的企业15家,超10亿元的企业69家,超亿元的企业695家,分别比2013年增加1家、1家、2家、9家、71家。全市百家“三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达665.36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23.1%,完成了2017年目标任务的85.7%。

  TCL集团是继三星电子后,惠州第二家迈入“千亿级俱乐部”的企业。该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说,TCL看重产品竞争力,并且实施了“双+”(“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战略转型,迅速建立起新的业务能力。

  像TCL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对于惠州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它们往往带动一个产业链。例如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投产以来衍生40多个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了惠州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发展,又如惠州三星电子带动本地配套企业45家,形成了移动通信产业集群。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配套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环境。

   去年减免税额8.21亿元

  位于惠阳的伯恩光学公司,是当前惠州用电量排名首位的企业。伯恩光学连续几年大力增资扩产,通过盘活厂房建设新生产基地,目前一系列增资扩产项目建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促进了企业快速增长。

  伯恩光学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惠阳区协调解决伯恩光学提出的诉求,在企业计划进行增资扩产时,帮助企业落实项目用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惠州实行领导班子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市四套班子领导“一对一”挂点服务34家大型骨干企业和后备骨干企业,市直30个部门挂点服务95家“三高”企业等。

  企业要转型升级,特别是进行技术研发,面临的往往包括资金、人才等瓶颈。博罗的新峰药业公司是一家老牌企业,该公司负责人称,制药企业要保持市场竞争优势,需要经常更换设备和工艺,但是目前较缺钱。

  对此,惠州出台了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着力强化对企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鼓励和推动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做优。

  惠州拿出了“真金白银”,2014年安排扶持TCL、德赛、华阳三大集团的科技发展资金3000万元,安排现代产业100强项目专项扶持资金3000万元。支持企业技改方面,惠州从2015年起市级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资金支持企业技改。近三年惠州扶持企业技改项目465个,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41.2亿元,带动企业投入76亿元,实现新增销售收入约489.62亿元、利润约40.67亿元、创税约16.33亿元。

  税费的减免也是政府“真金白银”扶持的体现。惠州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力度,2014年办理各类税收减免73866宗,减免税额8.21亿元。

  上半年新登记内资企业比增18.9%

  企业的成长需要有好的环境。企业避免不了跟政府部门“打交道”,如何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呢?惠州这几年通过改革,大大简化了相关办事手续。比如建立投资项目“并联办理、联合审查”的协同办理平台,审批时限提速80%,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

  惠州通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大大减低企业登记注册门槛和时间。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审批办理时限压缩至当前的平均时限3.9天,平均审批时间缩短7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只保留了13项,减幅近90%。

  有了政策红利,社会创业热情被激活。今年上半年,惠州全市新登记内资企业8693户,同比增长18.9%,注册资本232亿元,同比增长70%。

  用工、用电、用地、融资是当前不少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惠州强化要素支撑,帮企业解决“成长的烦恼”。比如用工方面,人社等政府部门协助组织企业到贵州等地招工,在本市举办各类招聘会,吸纳更多人才和员工;用电方面,制定惠州市有序用电方案,综合考虑企业成长性、信用、贡献等因素,确立惠州市重点企业用电保障名单。

  用地方面,惠州简化企业用地审批程序,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项目用地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在申请资料齐全、质量保证的情况下,承诺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用地预审等前期用地审批工作。融资方面,惠州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比如推动企业上市或是在“新三板”挂牌等。

  开发“惠州工业云”平台加强监测

  两年来,惠州推进实施“企业成长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过当前惠州大型骨干企业数量、规模和实力与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存在“月朗星稀”的情况,超百亿的企业数量较少。一些“三高”企业则存在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等。

  惠州将全力推进改革创新,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后备骨干企业、“三高”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

  惠州将继续固化“企业服务月”活动和企业重点投资项目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并且将开发建设“惠州工业云”平台,进一步加强监测评估企业运行状态工作。通过这些平台载体和服务方式,着重对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诉求进行细化监测,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着力推动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尽快晋档升级。

  在政策扶持方面,惠州将贯彻落实好省、市工业转型升级3年攻坚战行动计划,落实各级财政支持企业技改的专项资金,至2017年末,惠州3年将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235亿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20%左右。惠州还将鼓励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装备,2015年推进2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人应用,实施“互联网+惠州制造”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智能工厂培育试点。

  惠州领导干部将花更多时间到企业。通过实施“一线工作法”,坚持实行重点企业帮扶联系人制度,继续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通过“对话企业家”等有效的沟通平台,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选准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