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老劳模痴迷捡牛粪 10年捡270吨可装10卡车
图为4月28日,周善裕在清运垃圾。 朱柳融 摄
中新网柳州4月28日电
题:广西老劳模:昔日捡牛粪今日运垃圾
作者 朱柳融
37年前,19岁的广西柳州市柳江县洛满镇洛河村洛满屯的周善裕挑着一对撮箕在村里四处捡牛粪,捡成了“劳模”。如今已57岁的他,在洛满镇社会事务所工作,几乎每天下班都开着三轮车到村屯清运垃圾。
4月28日,皮肤黝黑、穿着沾满泥的解放鞋的周善裕,开着他的工作车来到同吉屯的垃圾池,一铲一铲地将垃圾铲到车里,然后运送到近十公里以外的焚烧炉。期间,在路上看到牛粪、塑料袋,他都会停下车,把这些东西捡到车上。
“我负责垃圾清运工作,路上垃圾归扫地的管。”周善裕说,但乡村要干净整洁,就不能无视这些垃圾。
其实,运送垃圾并不是周善裕的日常工作。劳模’是社会事务所的民政助理,主要负责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洛满镇纪委书记韦江敏说,现在清洁乡村的工作,周善裕都是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做,他工作勤恳踏实,大家一直都叫他“劳模”。
为改善乡村的环境,2013年4月起,广西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受此感召,同年9月,周善裕就自付油费、开着自家的三轮车到村屯里清运垃圾。从开始的一个村,到现在的4个村,下班就要和垃圾打交道三四个小时。
“村里人都嫌垃圾臭烘烘的,又脏又累,谁都不愿意干。”周善裕笑着说,“既然没人干,那就我来吧。”
“又脏又累,没人干”和1976年周善裕开始捡牛粪的情形如出一辙。那时农业生产以生产队形式组织,但农作物缺少肥料产量不高,水稻每亩产量不到200公斤,农民温饱都难以解决。
为号召村民积攒农家肥交给集体,生产队提出“积肥交集体公分归自己”。“但因为公分低,加上捡牛粪又臭又累,没有一个人愿意捡。”周善裕说,但是要想吃得饱就得田里多产粮食,这需要肥料啊。
于是,17岁的周善裕在每天在生产队做工后,利用早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挑着一对撮箕追在牛屁股后面捡牛粪,每天能捡400斤左右。当年,粮食产量就因为这些牛粪而提高。
“当时对捡牛粪有一种痴迷的状态。”周善裕说,“工作结束就是捡牛粪,连除夕、年初一都不放过。”
周善裕这一捡不仅捡出了名,还捡出了荣誉。村里村外人人知道这有一个“捡粪能手”,周善裕因此被评为“全区积肥能手”,分别被授予全区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广西“劳动模范”称号。
直到1981年5月,生产队解散,周善裕的捡粪“事业”才终止。他每年捡牛粪340多天,在这4年捡的牛粪加起来有270多吨,若用载重10吨的卡车运输,也要27辆才能运完。
“如今,我不捡牛粪了,村里干干净净的才是我责任。”周善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