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官员:18年来无一起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18.10.2014  23:10

转基因食用油资料图

  昨天,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在武汉转基因研修班上介绍,我国转基因产业化不受任何利益集团控制。

  寇建平介绍,我国转基因产业链条中,包括科研院所、国内企业、国外大型公司等。转基因研究的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资助,评审制度为政府组织第三方权威机构和科学家团队进行评价,审批部门同样为政府部门,负责批准发放安全证书和品种审定证书,涉及到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

  寇建平说,目前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域的相关专业机构包括部际联席会12个成员单位,以及由部际联席会12个成员单位推荐组成的安委会,目前第四届安委会共64名委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究竟有无定论?寇建平表示,这是有定论的,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没有发生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已安全研究近40年,安全食用18年。”寇建平说。

  寇建平指出,转基因食品标识与安全性没有关系,标识只是为了满足公众消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国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所有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寇建平说。

  寇建平还强调,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总体可控,不存在滥种。农业部每年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指导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凡是参加审定的作物品种,都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发现有违规情况,立即取消参试资格。

   争论

   美科学家谈崔永元纪录片 称“有些内容被翻译错了

  昨天下午,在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新闻发布会上,崔永元拍摄的转基因主题纪录片中的一名美国科学家指出,她的一些言论被错误翻译了。

  这位科学家是美籍爱尔兰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马廷娜·纽威尔麦格劳林,她在崔永元拍摄的转基因主题纪录片中不止一次出现。马廷娜说,她接受崔永元的采访是在去年11月,采访约半个小时,她没看到中国版本,但有些看过的人跟她分享过,“我必须讲,片子是编辑过的,由于有语言障碍,当时采访有一个翻译,我后来发现,我的有些言论被错误翻译了”。

  “我还记得,他当时问了一个问题,是关于转基因产品在美国生产的,但并不在美国消费,而是出口到了中国。”马廷娜说,其实在美国90%的加工产品,以及甘蔗、玉米等都是转基因的,美国消费者也在食用这些产品,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马廷娜表示,她和此次与会的科学家们有同样的想法:转基因技术非常重要,并且从科学的角度有过严谨的评估,进行过安全和环境的测评才进入大规模的种植。

  对此,崔永元回应称,纪录片采访了几十个人表达了很多观点,要把观点完整表述出来,视频剪辑是肯定的。崔永元说:“马廷娜支持转基因的观点,我们也表达出来了,由于纪录片是同期声,不可能存在翻译有误,即使真有问题,懂英语的人也听得到,整个纪录片展示并没有曲解她的意思。

  记者潘珊菊

   专家称转基因食品在中国被“妖魔化

  中新网贵阳7月12日电 (杨光振)“人们看见又大又红的西红柿时,首先就会问这是不是转基因西红柿。”7月12日,在贵阳“农业生态转型与保障粮食安全”论坛上,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表示,转基因食品在中国已被“妖魔化”。

  陈章良认为,在粮食进口比例日益增长的中国,急需可促进产业增长的高新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但国家对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多项高新技术有所限制。

  陈章良介绍,目前中国只有水稻、玉米、木瓜以及棉花获准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真正允许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只有木瓜和棉花。详细

  何谓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多吗?让我们来看看这几样常见的转基因食品。详细

  (京华时报 潘珊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