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小步快跑”14年 澳门盼实现科技产业

20.08.2014  18:04

高校支撑澳門科技的發展。(图片来源:澳门日报)

  据澳门日报报道,有学者认为,澳门科技发展经历了“小步快跑”的14年,从发表论文、专利的数量,以致获得科技进步奖项等,均预告澳门的科技实力不容忽视。未来须思考将科研成果产业化,让澳门科技真正走向市场,为澳门的GDP作出贡献。

   科技实力不容小觑

  科大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区情研究小组”成员韩子天总结,回归前1980至1999年间,澳门的科研成果如SCI/SSCI国际论文年平均5.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年平均廿八篇,专利年平均三点五件。回归后,SCI/SSCI国际论文年平均26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年平均297篇,专利年平均22.75件。纵向比较,回归前后澳门的主要科研产出有十几倍的增长。

  横向比较,去年全年科研成果SCI/SSCI国际论文789篇,专利179件。内地清华大学分别为7200多篇,及专利1000余件。从研究产出来看,回归后本澳科技实力大大提升,实力不容小觑。

   合作内地发展杠杆

  成果的获得,与政府在充分发挥“一国两制”,推动特区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得益于祖国近十年在科技上的飞越发展。10年欧盟公布主要国家的研发开支数据给中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解释,在主要发达国家都下降时,中国增幅最大达到四成。加强与内地的科技合作,成为了澳门科技发展的重要杠杆。

  回归后,特区政府着手订立科技政策和设置相关机构。2000年订立“科技纲要法”,01年设科技委员会,04年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在推动与内地科技合作方面,05年国家科技部与澳门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成立科技合作委员会的协议》。07年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09年澳门六位专家第一次进入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有资格参与国家“九七三计划”、“八六三计划”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评审、验收、咨询、信息交流等工作。11年中国科协高层代表团首次与澳门科技社团举行座谈会。

   两重点实验室落户

  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10年中药质量国家重点实验室(澳大、科大)及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澳大)获科技部批准设立。11年为落实《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双方成立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产业园建设、经营、运作及管理,同年底完成内地公司登记及行政审批,标志着产业园进入实质运作。

  在人才奖励方面,澳大微电子研究团队获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澳门首次获此殊荣。科大中药研究团队获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年澳门首届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举行,首次奖励本澳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回顾政府在科技发展方面的发展,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获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果。未来如何推动成果进行科技转移,转化为科技产业发展,是目前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开始思考的问题。未来澳门科技再上台阶,应有更多真正走向市场、为澳门的GDP做出贡献的成果来推动科技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