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热心“电力哥”11年献血六万余毫升
贾立刚正在献血。
贾立刚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无偿献血证书。
贾立刚(38岁)
职业: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梨园供电所营销专责工
2003年,献血车旁的一张《血库存血告急书》引起了贾立刚的注意。看到几名年轻人撸起袖子钻进了采血车,他也跟着钻了进去,从此,义务献血成了他的习惯。11年间,他献出的血总量核算为65000毫升,他也因此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这是给予献血者的最高荣誉。
穿上工装扶起梯子,他是电力工人;挽起衣袖露出胳膊,他是无偿献血11年的志愿者。通州供电公司梨园供电所员工贾立刚,献出的全血和成分血总量核算为65000毫升,相当于16位百斤体重的人身上的总血量。
一张告急书引发爱心
和无偿献血结缘,贾立刚说纯属偶然。2003年4月的一天,他在西单看到一辆北京市血液中心的献血车,车旁摆放着无偿献血的宣传资料,还贴着一张北京血库存血量告急书。
他上前询问献血常识时,工作人员说适当献血对身体无害,同时还能提高自身免疫力。贾立刚便填写了无偿献血表,捐献了200毫升血液。
“当时没觉得疼,胳膊上像是被蚊子咬一下,倒是有点紧张。”回想首次献血时的“青涩”表现,贾立刚有些不好意思。怀揣着第一张献血证,他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喜悦。
一时冲动的爱心并没有就此停止,此后,他按献全血的规定,一年两次在街头的流动献血车上献血,献血量200毫升至400毫升不等。
直到2005年,他得知了一种新的献血方式——献成分血,即血小板。和献全血相比,成分献血不仅对血液质量要求严格,对捐献者的爱心也是一种考验,因为每次采血,全身一大半血液都要在体外循环一遍,耗时约1小时。工作人员说,目前医院使用的成分血比全血要多,许多病人靠成分血来帮助伤口愈合。在这以后,贾立刚开始献血小板。
按照规定,成分血每个月可以献一次。每隔28天到30天,贾立刚会习惯性走进通州血液中心。看着针头插入血管,暗红色的血液顺着皮管流出,贾立刚面色平静,他已经习惯了献血的感觉。仅在通州血液中心,他就有50余次献血记录,这里的医生护士早已成为他的“老熟人”。
家人从反对到加入
最初献血时,贾立刚瞒着妻子和父母。
一听说丈夫献血,妻子一下就着急了:“他每天都要去社区给客户看表,有时一天要走几个小区,工作本身就很辛苦。而且大部分小区没有公共卫生间,天气再热他也不敢多喝水。就这样还去献血,身体要是垮了,这个家可怎么办?”
贾立刚的父母也没少出面“教育”儿子,老人的传统观念认为献血对身体非常有害,所以一再劝儿子“悠着点,要为老婆和孩子多想想”。
家人对他身体的担心并没中断贾立刚的献血习惯,他还经常抓住机会向家人普及献血知识。渐渐地,家人对他的行为从不理解变成了支持,妻子在他的带动下有时也会随贾立刚一起来到血液中心,挽起衣袖,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最让贾立刚欣慰的是他还在上小学的女儿也对他说,“等我长大了,我也像爸爸一样去献血,去帮助更多的人。”
贾立刚献血是无偿的,他也了解到有人借用亲戚关系“互助献血”的名目付费找外人替代献血。对于这种“有偿”方式,贾立刚很不齿。“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为自己的亲人献点儿血呢?”他说,他从来没有参与过一次这样的“互动”。
献血证放满一抽屉
拉开贾立刚办公室的抽屉,几十本鲜红的献血证书和奖状赫然在目。其实,他献血的事在通州供电公司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坚持了11年,献出的全血和成分血总量核算为65000毫升,相当于16位百斤体重的人身上的总血量。
由于献血次数达到标准,贾立刚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据了解,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铜奖、银奖、金奖三个等级,金奖是国家给予献血者的最高荣誉。
在贾立刚看来,献血和工作一样,都是为大家排忧解难,都非常有意义。
“调通了一块表,立马能解决用电的难题,让客户享受到智能电表带来的增值服务。献了一次血也一样能帮助人,虽然我不知道我献的血最终给了哪位病人,但是它一定去了最需要的地方。”贾立刚说。
献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如果大家都不支持,那血液库存量就没法保证了。——贾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