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跨越30年的对比照!厚街河田变化有哪些?

06.02.2019  19:43

方庆林是土生土长的厚街河田人,30年前的大年初一,他照了张相,照片定格了还带着学生稚气的他,也定格了厚街河田村“田连阡陌”的场景。

我想都想不到河田30年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也想不到连片田野会成为现在的高楼与广场。”大年初一,方庆林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了很多个“想也没想到”讲述了河田村、过春节方式的变化。河田文化广场、厚爱幼儿园、河田农贸市场……当方庆林又一次经过这几个位于该社区中心地段的标志性建筑时,他感慨良多。

那个年代,人们过年喜欢在田里游玩

受访者供图

方庆林还清楚得记得,这张老照片拍摄的具体时间是1989年的大年初一。“那天我跟朋友准备到村里的水库游玩,朋友还拿着从香港带回来的相机。”方庆林说,当时有相机的人很少,加上在过新年,所以他穿上了白衬衫和西裤,还戴上了醒目的领带,打扮得比较正式。

照片中,方庆林西装革履,与背后连片的田野有些格格不入。“1989年哪有什么大楼、公园可以作为拍照背景?”方庆林解释道,当时河田村有着大片大片的田野,人们过年时会到广阔的田野里游玩。因为建筑物少,地方空旷,他们常常在田地中点烟花放炮竹,引来邻居家不少小孩过来围观。

方庆林说,改革开放以后,河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少外资企业在厚街投资设厂,村民逐渐摆脱对农田的依赖,洗脚上田,有的脱离农业到工厂务工,有的借着政策红利走上经商致富之路。

现在密集的建筑替代了空旷的田野,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也告别了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新年的时期。”方庆林表示,如今的新年他有了更多的选择,除了可以参加社区里的新年篮球、象棋比赛,还可以规划跟家人去周边城市旅游。“在大部分人都参与务农的30年前,这也是我想都想不到的。”方庆林如是说。

郁郁葱葱的农田早已变身市民文化广场

受访者供图

你看,河田居委会就在照片最左边的树木附近,那里有一棵上百年树龄的老榕树,依然保留至今。” 如今,照片中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但对于照片里的某处对应现在的哪栋建筑,方庆林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他指着照片最前面那块长方形的农田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如今的厚爱幼儿园。位于该幼儿园周边的农田,现在已经变成了居民住宅区,房屋林立。

在他的记忆里,照片中的农田以前是多功能的:在播种的季节,大人们早起晚归在田间辛勤耕作,这里种过小麦、麻树等,但以种植水稻为主;有时还会在稻田的水里放鱼苗,这样做还能利用鱼吃掉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促进农作物更好地生长,等它们长大了生产队按户分配;有的村民直接在田地里放鹅吃草。

现在也很少能看到郁郁葱葱的农田了。” 在方庆林指着照片说,现在基本都是三层以上的自建房,篮球场、小公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完全变了样。

照片中我所面向的整片农田,也变成了和田市场、市民文化广场。”记者在现场看看到,文化广场周边除了设置篮球场、凉亭供市民休闲娱乐外,都已经在绿植上高挂红灯笼,显得年味更浓。与文化广场隔路相望,还有古香古色的和田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方庆林说,除了健身、下棋,人们还可以在图书阅览室读书。

全媒体记者 赖婉莹 李健武